授課教師
|
教學方式
|
教學流程
|
評課摘要
|
勇宏老師學思達教學
|
自學(老師巡視、個別指導)、思考討論、發表、老師引導追問、統整(反覆以上流程)
|
講義自學。以下為講義問題。
問題一
1. 孔明所設下的「空城計」內容是什麼?孔明說:「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他為什麼要用此計呢?
2. 你覺得此計成功的因素是什麼?這個計策有沒有破綻?如果有,是什麼?類似的計謀可再次使用嗎?
以上兩問題讓學生討論十分鐘,老師則提醒要把握時間,並行間巡視,當發現第四組比較需要協助時,在旁協助。十分鐘後,抽了一位同學發表。兩題都是同一個學生回答。
之後有志願回答者,提出了豐富的見解。展現出如果老師不先提供答案,學生可以有很多表現的機會,甚至可能回答超出老師預期的答案。(利用蝸牛圖計分)
而學生回答計策的破綻之處時,說:在城門附近打掃的居民都是士兵所打扮,應該有很多muscle,這就很可疑,一般打掃的不應該都是婆婆媽媽嗎?勇宏老師總結時,還特地回應兩性平等的議題,說到男女生都應該做家事、打掃,不是只有女生要做而已喔。(真是新新好男人!)
再讓學生討論5分鐘,思考下一題:
3. 孔明最後說:「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你覺得如果孔明是司馬懿,他會怎麼做?為什麼?
抽了另一個學生回答,讓孩子思考面對這個計策,有什麼因應破解之法。被抽到的人無法完整回答,就由小組支援。之後又開放別組回答。期間老師有引導和追問。同學答道:可派一組人馬直接衝入敵營,探探虛實。
問題二
1. 空城計中,諸葛亮與司馬懿的人物個性是什麼?從那些內容的描寫可以看出呢?(勇宏案:小說的兩大要素是人物與故事,人物個性可從人物對事件所做出的反應來看。仔細從人物描寫的地方思考,這是小說如何讓人物變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的重要技巧喔。)
以上又讓同學討論5分鐘。抽到的同學唸了司馬懿一段話:「亮平生謹慎…」,藉此說明諸葛亮的個性。老師補充及引導說明:這是從對話內容找到的直接證據,能否從觀察文中描述人物的動作、反應等來判斷人物的個性。以此提示讓孩子回答。於是學生回答更完整。
2. 空城計中,諸葛亮、眾官與司馬懿的表情有什麼轉變?這些人物表情的描述一起放在故事中會形成什麼效果?結合上一題。如果你現在要描寫一個人物,從空城計中你可以得到什麼想法呢?
這節課最後一題,剛要讓孩子自學討論時,竟然鐘聲響起。但老師仍讓孩子小組討論。3-5分鐘後,再抽籤發表。老師引導孩子說出了諸葛亮表情較無變化、其餘人物表情前後多有變化,並襯托出諸葛亮的處變不驚。點出映襯手法。此時第二個鐘聲又響了,老師馬上反應說:「只好先讓數學老師在外面等一下,下次再還一點
|
南大陳海泓教授:勇宏老師有提問、追問。採取分組合作學習,表現小組互助。下課前也能統整學習內容。美中不足為時間的掌控、當學生無法理解題目時,能否搭設鷹架、以及行間巡視時偏愛第四組(勇宏老師回應其實是第四組同學比較需要老師的協助。)
上海師大鄭桂華教授:勇宏老師能將課堂的時間還給學生。能引導學生進行有挑戰的學習。設計問題時,要能注意一題一問或多問。簡單的封閉問題可以一題多問,但若開放的的問題,如問題二-2:【諸葛亮、眾官與司馬懿的表情有什麼轉變?】這一句就有三問,再加上這一題後面還有2個問號,學生要回答是很不容易的。
蔡頭心得:勇宏老師的學思達,以自學、提問、表達來切換學習樣貌。老師展現平易近人的風貌。以觀課者來說,孩子表現尚可,而且時間掌控待加強。這完全展現了學思達剛開始實施的樣貌。因此如果要採取以講義自學的上課方式,在國中小階段,的確需要搭鷹架、簡化題目來讓孩子漸漸習慣,才能逐漸培養自學閱讀、小組討論、表達的能力。
|
|
老師講述、提問、學生角色扮演、引導思考、提問、統整。
|
課前:老師利用準備上課前10分鐘,和同學互動。
口頭提問:什麼是章回小說?
學生答:小說內容分成一章一章來說故事。(案:老師說拿話筒(麥克風)回答^^)
師補充:章回小說還有很重要的特徵,正文前有回目。請學生齊唸回目:第九十五回 馬謖ㄙㄨˋ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
問:請同學解釋一下回目的意思。
同學回答時漏講拒諫的意思,老師提醒請完整解釋。
師統整:所以武侯就是諸葛亮、仲達是司馬懿的字。空城計主要講的就是後一句的故事。回目很重要,是整篇故事的梗概。能讀懂回目,就能夠學會摘要這一章回的內容。
秀出第一段PPT(案:好像有請同學齊讀?有點忘了,sorry),問:兩軍人馬差距的倍數?
(不到5秒)答1:1比30(因為文本有5000軍,分一半運糧草,城中只剩2500軍,同學算成5000:15萬)
師回應:哇!快手!其他同學算出來了嗎?答案有一樣嗎?又有人算出來了,答案是?1:60。一雙拳頭比60雙拳頭,你有什麼感覺?
答:很害怕。
師:還有其他嗎?很好。看看小說怎麼描寫眾官的反應:(案:老師朗讀,超超超級有FU的)「盡皆失色。」怕到臉色慘白,還「盡皆」,「全部都」臉色慘白,全無血色。
秀出第二段ppt。
師:孔明的反應呢?(朗讀)「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旗盡皆藏匿… 」老師繼續說:「我讀到這一段,總覺得怪怪的,漏寫了一些什麼。」「一般人遇到驚人消息,應該會有一些『內心活動』,可是這裡完全沒提到,就直接寫孔明開始如何佈署、下令。」
師:請同學想想看,孔明這時候可能有什麼內心活動?
答:孔明很害怕,但是強裝鎮定。
答:孔明雖然很害怕,仍然絞盡腦汁,思考應該如何因應。
答:孔明很害怕,但為了穩定軍心,於是努力思考應該怎麼辦…
師:大家都說得很好,如果把大家的答案加到小說中,再唸唸看,再比較原文,有什麼感覺?
(引導後)答:沒有寫內心想法,雖然暫時不能知道孔明這時的想法。但可以從後文猜測。而且沒有描寫內心想法,就直接寫出孔明如何下令因應措施,這樣快速的切換,能感受孔明不但處變不驚,也反應迅速。
師:沒錯。孔明一定有想,其實文章還是有寫出他的想法,找找看在那裡?
答:倒數第二段。
師:很好,請唸出來。
答:「此人料吾平生謹慎,必不弄險…」
師:對,因為孔明的心裡活動比我們「快一點」(案:如果是我可能會說比我們「快很多」。感覺上老師為了讓人物貼近學生,或讓學生不覺得自己太差,而如此用詞。個人認為可作為思考學習之處),故事中為了展現孔明反應迅速,因此故意跳過這部分的描寫,如果我們能從中讀出一點味道,那就很好了。
師:再看第三段。請同學一起念。
同學念課文。
師:我們找兩位同學,一個扮演司馬懿,一個扮演前哨兵。請前哨兵像司馬懿匯報看到的情況。
飾演哨兵的同學:(裝上海口音流暢的報告)報告將軍,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師:(向飾演司馬懿的同學說)司馬懿,他把你等一下要說的都說完了,你要怎麼辦?
(案:此處老師經由讓學生角色扮演,從而發現文本中不同角色在故事中的視角。例如演哨兵的同學,就沒有弄清文本,因此唸出了應該是司馬懿才觀察到的事件。透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重新釐清因角色不同,觀察的事件、結果也不同。甚至也釐清了前哨看到的應只是百姓掃街,而非「軍士扮作百姓」(因學生直接念出了文本中孔明所傳令的內容,此處老師用多次的引導和追問才讓學生了解如何將孔明傳令的內容,轉換為前哨兵可能看到的景象。)此處操作非常細緻,因為扮演前哨兵的同學回答他看到20個掃地的百姓,老師就引導只有20人嗎?因為文本中寫「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士…」,再讓學生仔細讀出文本的訊息。)
師(問演司馬懿的同學):你相信他(指前哨兵)說的話嗎?(生搖頭)。對吧,大家看文本:「司馬懿笑而不信」,他還當笑話看呢。可是他還是親自去觀察狀況了。(向演司馬懿的同學說)請司馬懿說說你看了什麼?
(有點害羞卻很努力的加上動作扮演,並很努力的記憶文本內容後,才背誦說出文本內司馬懿所看的景象。)
師:很好啊,謝謝司馬懿。請問大家,前哨兵和司馬懿所觀察的結果,哪裡不同?
生:司馬懿還看到孔明的笑容可掬。
師:很好,笑容可掬是什麼意思?(生答,但無收音。)對,就是笑容多到可以捧起來了(師做動作)。還有看到什麼不同的地方嗎?
生:掃地的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師:對,很好。那請問為什麼一樣的場景,可是司馬懿卻能看得更仔細?
生:因為他生性多疑。
師:很好,一個人的內在特質不只影響他的為人,也會影響他所觀察的事物。更何況司馬懿之前吃過很多孔明的大虧,所以更謹慎,更謹慎就更多疑。如果照故事演到這邊,大家覺得空城計是不是成功了?
生:是。
師:空城計看起來真的很成功,不只讓司馬懿撤軍,孔明連後路都想好了,還叫「興、苞二人在彼等候。」但老師要分享另一個觀點給大家。空城計的故事就後人分析,極有可能是雙贏的策略,其實是諸葛亮和司馬懿之間的默契。司馬懿其實是明瞭西城的虛實,但因為曹氏家族一直都在排擠司馬家族,而因為有孔明的存在,司馬懿在曹魏才有一席之位,才可以留命到現在。司馬懿思來思去,如果在這場戰役中捉了孔明,他自己會不會在曹魏陣營中「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呢?於是他寧願被曹營降罪也不想之後被抄家,所以仲達與孔明就同演了這場戲。
|
南大陳海泓教授:鄧彤老師能帶領學生進入文本,讀出興味,再走出文本,分析與思考。並先帶著學生「解回目」,從回目概覽文章。
上海師大鄭桂華教授:鄧老師有許多應該是重要的訊息,但好像沒有板書也沒有要學生做筆記。
柯潔茹老師:很開心和鄧老師一樣,我也讓學生在文章開頭,計算人數的比例差距,讓學生較易理解。
鄧老師補充:我會關注文本的學習,原則上不太會有補充資料,我認為有時候教得多可能學得少,教得少可能學得多。(案:但諸位別忘了,大陸的教科書課文數幾乎都是台灣的兩倍數量,誰多誰少?這還得斟酌。)
蔡頭心得:驚訝與感佩鄧老師以富於情感、抑揚頓挫的聲調,像說書人一樣一面帶領同學念課文,當我們聽到老師的口氣時,不太需要多做解釋就能感受這個句子要帶給讀者什麼樣的情緒。這番朗讀功力非常了得!而且老師有【霸王色】(From玫婷老師FB),請學生回答時口氣雖然溫和但帶有威嚴,讓人無法拒絕回答。相較之下勇宏老師的口氣像鄰家大哥哥,和善、親民許多。(純粹個人觀感,無關好壞^^)解回目、深入文本的提問,這些都是很值得學習之處。而老師在課堂上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帶著學生進入文本,讓學生從表面看到文本的文字,進而理解與思考同樣的文字,在故事中會因角色視角的不同,感受也會不同。這樣的活動對學生深入文本,是很大的幫助。
|
最後現場有位家長提問:「兩岸學生有甚麼不同?身為家長該怎麼做?」
鄧老師回答得很含蓄,點出台灣學生較少關注古今文學(嘸讀冊啦),他教的學生紅樓夢、三國等都會讀完,台灣作家的作品也都會涉獵。反觀台灣學子,這部分較弱。而老師說『親子共讀』是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最基本、最好的方法!
勇宏老師補回答,暑假大陸行見到的上課情形:任一位學生、落落大方有條有理的發言至少一分鐘以上。
所以教學應該不是死讀書、讀學歷、讀到是非不分、六親不認,而是廣泛閱讀、讀出內容、讀出氣質、讀出氣度、讀出視野。
(以上補充提問摘自玫婷老師FB)
蔡頭個人小結:
1.
學思達的班級經營無法在短時間展現優勢:50分鐘的演示,因為師生間還未有默契,缺乏班級經營,這點在使用學思達上課是很吃虧的。所以即使是精美的蝸牛圖,要用在實際的教學上,至少也要有明確的加分後之獎勵機制,否則多數真正需要動機的學生還是很難被驅動。但就第一次使用學思達的台上學生,其實表現會比第二場的學生還好,因為透過討論,學生可以分散壓力,也能避免因為師生默契不足,所以學生無法回答的窘境。
2.
「引起動機」的教學設計如何在講義展現:在這兩場演示中,學思達的優點多多,不再贅述,個人認為要注意的是,對於第一次使用講義自學的學生,在學思達教學過程中,應該還是要特別留意「引起動機」的過程,例如老師先用口頭提問,引起學生興趣,再讓同學自學、討論。或在講義中給個和文本相關、讓學生可以輕鬆閱讀且貼近學生話題的故事、內容,以引起學生閱讀興趣,並先設計易於回答的題目,讓學生先有能答對的成就,以引起學習動機。
3.
備課的無比重要:兩場演示,老師教的重點各不相同,顯示老師備課方向不同。學思達的好處,就是可以透過大家分享的講義,很清楚看到各個老師針對這一課要教授的重點與方向,有更多人分享同一課講義,更能彼此學習與思考發想適合學生學習的講義。老師備課也能更輕鬆。但即使如此,老師對於文本的瞭解還是要越清晰越好,老師本身也要不斷自學、閱讀,廣泛將自身經驗融入在講義中,如此融入教師本身廣泛學習而設計的講義,學生的收穫自然不在話下。
4.
任何課堂都應重視標題的學習:在鄧 老師的課堂,提到了回目的重要,提到了標題、回目是內容的梗概。了解回目、記住標題,也能較容易理解文本的重點。更可以讓學生學習為何作者要下這樣的標題?了解作者定的標題,也是寫作重要的元素。更能幫助學習,容易記住文章的重點。因此每課的學習,都應該將標題的理解,設計成問題以加深理解與掌握重點。
5.
學思達在國中小應用除了問答題也能融入多元教學:鄧 老師的教學其實非常精采,但仔細想想,如果將鄧 老師的教學內容編打成以提問為主的講義,再讓學生自學、討論,也同樣能讓學生表演出角色扮演的內容。更有可能在小組討論時,就可以讓學生討論出正確答案,而表現出來,所以我覺得同樣的教學內容,設計成講義的方式,讓學生自學並分組討論,即使第一次學思達,學習速度應該也不會比較慢。就像輝誠老師所說,想給學生什麼能力、什麼訓練,都設計在講義裡就可以了。(當然一定要能針對學生現有的能力與經驗。)
6.
朗讀與齊讀在國中小教學的重要:即使學思達、即使使用講義,但老師的講述與朗讀仍然是佔課堂很重要的元素。朗讀是很容易讓學生進入教學情境、抓入孩子專注力的方式,尤其是國小學生。因此即使老師的角色只是主持人,老師仍是主導教學,若老師能適時朗讀、引導學生齊讀,孩子能快速的理解文本要呈現的氣氛、情感。因此老師還是要訓練自己朗讀的能力,讓老師成為孩子的模範。如果要訓練孩子朗讀的能力,除了老師示範,也能在講義中設計題目:請用適切的情感朗讀xxx句子。
7.
國語文 老師的使命感:鄧 老師說,正因現在是多媒體時代、滑時代,更應積極推動閱讀與落實語文教學。身為教師,找到自己的使命算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吧,值得自我勉勵。
8.
每課都能教寫作嗎?鄧 老師說不建議空城計這課拿來教寫作。但我倒覺得鄧 老師演示所教的內容很多都跟寫作有關啊?後來看了輝誠老師FB的回覆,才恍然大悟,原來鄧 老師所指的教寫作可能是針對命題作文而言,所以他不認為每課都能拿來當寫作教材。畢竟,能當成文本的課文,都一定有值得學習的寫作技巧。因此利用學思達,想要每課都講到寫作的教學應該不是問題。
蔡頭的國小實作與心得:
學思達的方式很好,要說用學思達救國,我完全能同意!而完整的講義對於提升學生學習速度、幫助自學、小組討論與老師兼顧全班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在公立高中以上實施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但國中小階段,由於學生程度落差極大,班級經營會是第一個要面臨的困境。個人在國小實作學思達半年的體驗,有幾個重要階段做為自我省思以及國中小夥伴要進入學思達的參考。
1.
充滿熱忱與改變的勇氣:誠如柯潔茹 老師所言,正因我們幾乎很少訓練學生自學、思考、表達,所以一開始學思達一定會很卡。也極有可能學生在討論時無所事事。尤其國中小班上同學的異質性大,一開始推動是極有可能受挫的。但只要敢改變,也很容易看到學生眼神的不同,所以也就回不去了。
2.
做了才知道該怎麼調整:卡住後,就是教師不斷學習的時候了,這會幫助我們無時無刻思考如何將所學運用在班級經營和課程上。會幫助我們思考如何將卡住的地方打通。
3.
以關愛教育,關懷每個孩子的思維來建立班級經營。並且讓孩子了解班級經營不是老師一個人的責任:傳統上,如果一個人管制另一個人必然容易產生衝突。讓孩子了解每個人各自負起某些責任,才能維繫教室的秩序、公正和和諧。並讓學生參與制定責任(班規)的工作。而老師督導學生負起責任的前提是,對學生無條件的關愛,並且了解每位學生的特質。所以我們讓學生知道班級經營的責任是他們本身,老師的責任只是督促教室功能有效的執行。當學生能體會 老師不是處罰學生的人,而是因為學生未盡責任,因此干擾了教室的活動或影響了別人的學習權利,同時為了保證自己的學習權利,所以必須實施制裁的措施,而制裁措施,也是由學生參與制定的過程。便能較有效的讓學生投入學習之中。學思達的班級經營,就有這樣的特質存在。
4.
國中、小的學思達結合MAPS:政忠主任的MAPS教學法,有個很大的特性,就是依學生訓練程度分階段實施,有P1~P4,詳細內容就不說明了。重點是透過很清楚的階段性學習歷程,逐步訓練學生的能力,慢慢地從 老師講述到小組合作到真正自學。如果國中、小的夥伴,能將學思達和MAPS的重點結合起來,卡的機會不但能降低很多,除了學生有訓練思考、表達,也能兼顧最基本的語文能力訓練。
5. 將讀書方法無形中融入教學中:最近發現一件事,PQRST讀書方法(預覽(Preview)發問(Question)閱讀(Read)自我重述(Self-recitation)測驗(Test))和學思達的過程不謀而合。(1)
講義一開始自學就是學生在預覽文本和資料,(2)接著看了講義的問題,於是要開始找答案,(3)再次閱讀文本或資料。有了答案或找不到答案後,(4)和同學討論時就要重述內容。接著抽籤上台,(5)再次測驗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如果課堂都是這樣實施的,學生真的在課堂上就是很完整的學習。同時也能引導學生在家自學時,運用這樣的方式讀書、複習。完整的學習歷程,就能有效、省時,如此訓練,學生能力指日可待呢。
以上紀錄未臻完整,若有疏漏或錯誤,請多包涵與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