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2014/11/22國際閱讀教育論壇-台南場教學演示紀錄與心得


授課教師
教學方式
教學流程
評課摘要
勇宏老師學思達教學
自學(老師巡視、個別指導)、思考討論、發表、老師引導追問、統整(反覆以上流程)
講義自學。以下為講義問題。
問題一
1.      孔明所設下的「空城計」內容是什麼?孔明說:「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他為什麼要用此計呢?
2.      你覺得此計成功的因素是什麼?這個計策有沒有破綻?如果有,是什麼?類似的計謀可再次使用嗎?
以上兩問題讓學生討論十分鐘,老師則提醒要把握時間,並行間巡視,當發現第四組比較需要協助時,在旁協助。十分鐘後,抽了一位同學發表。兩題都是同一個學生回答。
之後有志願回答者,提出了豐富的見解。展現出如果老師不先提供答案,學生可以有很多表現的機會,甚至可能回答超出老師預期的答案。(利用蝸牛圖計分)
而學生回答計策的破綻之處時,說:在城門附近打掃的居民都是士兵所打扮,應該有很多muscle,這就很可疑,一般打掃的不應該都是婆婆媽媽嗎?勇宏老師總結時,還特地回應兩性平等的議題,說到男女生都應該做家事、打掃,不是只有女生要做而已喔。(真是新新好男人!)
再讓學生討論5分鐘,思考下一題:
3.      孔明最後說:「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你覺得如果孔明是司馬懿,他會怎麼做?為什麼?
抽了另一個學生回答,讓孩子思考面對這個計策,有什麼因應破解之法。被抽到的人無法完整回答,就由小組支援。之後又開放別組回答。期間老師有引導和追問。同學答道:可派一組人馬直接衝入敵營,探探虛實。
問題二
1.      空城計中,諸葛亮與司馬懿的人物個性是什麼?從那些內容的描寫可以看出呢?(勇宏案:小說的兩大要素是人物與故事,人物個性可從人物對事件所做出的反應來看。仔細從人物描寫的地方思考,這是小說如何讓人物變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的重要技巧喔。)
以上又讓同學討論5分鐘。抽到的同學唸了司馬懿一段話:「亮平生謹慎,藉此說明諸葛亮的個性。老師補充及引導說明:這是從對話內容找到的直接證據,能否從觀察文中描述人物的動作、反應等來判斷人物的個性。以此提示讓孩子回答。於是學生回答更完整。
2.      空城計中,諸葛亮、眾官與司馬懿的表情有什麼轉變?這些人物表情的描述一起放在故事中會形成什麼效果?結合上一題。如果你現在要描寫一個人物,從空城計中你可以得到什麼想法呢?
這節課最後一題,剛要讓孩子自學討論時,竟然鐘聲響起。但老師仍讓孩子小組討論。3-5分鐘後,再抽籤發表。老師引導孩子說出了諸葛亮表情較無變化、其餘人物表情前後多有變化,並襯托出諸葛亮的處變不驚。點出映襯手法。此時第二個鐘聲又響了,老師馬上反應說:「只好先讓數學老師在外面等一下,下次再還一點時間給老師。」於是又用了約2-3分鐘引導出結論:小說能引人入勝,一定有主角、以及襯托主角的眾配角,並能描述細節如人物動作、對話讓讀者身歷其境,能隨之感受劇中的角色情緒衝突等。再者希望學生能簡單想像並描述如果要寫人物時,可以怎麼寫讓人家印象深刻?以此作為結尾。
南大陳海泓教授:勇宏老師有提問、追問。採取分組合作學習,表現小組互助。下課前也能統整學習內容。美中不足為時間的掌控、當學生無法理解題目時,能否搭設鷹架、以及行間巡視時偏愛第四組(勇宏老師回應其實是第四組同學比較需要老師的協助。)
上海師大鄭桂華教授:勇宏老師能將課堂的時間還給學生。能引導學生進行有挑戰的學習。設計問題時,要能注意一題一問或多問。簡單的封閉問題可以一題多問,但若開放的的問題,如問題二-2:【諸葛亮、眾官與司馬懿的表情有什麼轉變?】這一句就有三問,再加上這一題後面還有2個問號,學生要回答是很不容易的。
柯潔茹老師:老師們有訓練過學生自學、思考、表達嗎?因為沒有,所以卡卡是正常的,但學生會慢慢從課堂中甦醒,漸漸的學習速度會變快,老師也有更多時間能關照全班的學習。然後,就回不去了^^
蔡頭心得:勇宏老師的學思達,以自學、提問、表達來切換學習樣貌。老師展現平易近人的風貌。以觀課者來說,孩子表現尚可,而且時間掌控待加強。這完全展現了學思達剛開始實施的樣貌。因此如果要採取以講義自學的上課方式,在國中小階段,的確需要搭鷹架、簡化題目來讓孩子漸漸習慣,才能逐漸培養自學閱讀、小組討論、表達的能力。
鄧彤老師
老師講述、提問、學生角色扮演、引導思考、提問、統整。
課前:老師利用準備上課前10分鐘,和同學互動。
口頭提問:什麼是章回小說?
學生答:小說內容分成一章一章來說故事。(案:老師說拿話筒(麥克風)回答^^)
師補充:章回小說還有很重要的特徵,正文前有回目。請學生齊唸回目:第九十五回 馬謖ㄙㄨˋ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
問:請同學解釋一下回目的意思。
同學回答時漏講拒諫的意思,老師提醒請完整解釋。
師統整:所以武侯就是諸葛亮、仲達是司馬懿的字。空城計主要講的就是後一句的故事。回目很重要,是整篇故事的梗概。能讀懂回目,就能夠學會摘要這一章回的內容。
秀出第一段PPT(案:好像有請同學齊讀?有點忘了,sorry),問:兩軍人馬差距的倍數?
(不到5)1130(因為文本有5000軍,分一半運糧草,城中只剩2500軍,同學算成500015)
師回應:哇!快手!其他同學算出來了嗎?答案有一樣嗎?又有人算出來了,答案是?160一雙拳頭比60雙拳頭,你有什麼感覺?
答:很害怕。
師:還有其他嗎?很好。看看小說怎麼描寫眾官的反應:(案:老師朗讀,超超超級有FU)盡皆失色。」怕到臉色慘白,還「盡皆」,「全部都」臉色慘白,全無血色。
秀出第二段ppt
師:孔明的反應呢?(朗讀)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旗盡皆藏匿」老師繼續說:「我讀到這一段,總覺得怪怪的,漏寫了一些什麼。」「一般人遇到驚人消息,應該會有一些『內心活動』,可是這裡完全沒提到,就直接寫孔明開始如何佈署、下令。」
師:請同學想想看,孔明這時候可能有什麼內心活動?
答:孔明很害怕,但是強裝鎮定。
答:孔明雖然很害怕,仍然絞盡腦汁,思考應該如何因應。
答:孔明很害怕,但為了穩定軍心,於是努力思考應該怎麼辦
師:大家都說得很好,如果把大家的答案加到小說中,再唸唸看,再比較原文,有什麼感覺?
(引導後)答:沒有寫內心想法,雖然暫時不能知道孔明這時的想法。但可以從後文猜測。而且沒有描寫內心想法,就直接寫出孔明如何下令因應措施,這樣快速的切換,能感受孔明不但處變不驚,也反應迅速。
師:沒錯。孔明一定有想,其實文章還是有寫出他的想法,找找看在那裡?
答:倒數第二段。
師:很好,請唸出來。
答:「此人料吾平生謹慎,必不弄險
師:對,因為孔明的心裡活動比我們「快一點」(案:如果是我可能會說比我們「快很多」。感覺上老師為了讓人物貼近學生,或讓學生不覺得自己太差,而如此用詞。個人認為可作為思考學習之處),故事中為了展現孔明反應迅速,因此故意跳過這部分的描寫,如果我們能從中讀出一點味道,那就很好了。
師:再看第三段。請同學一起念。
同學念課文。
師:我們找兩位同學,一個扮演司馬懿,一個扮演前哨兵。請前哨兵像司馬懿匯報看到的情況。
飾演哨兵的同學:(裝上海口音流暢的報告)報告將軍,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師:(向飾演司馬懿的同學說)司馬懿,他把你等一下要說的都說完了,你要怎麼辦?
(案:此處老師經由讓學生角色扮演,從而發現文本中不同角色在故事中的視角。例如演哨兵的同學,就沒有弄清文本,因此唸出了應該是司馬懿才觀察到的事件。透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重新釐清因角色不同,觀察的事件、結果也不同。甚至也釐清了前哨看到應只是百姓掃街而非「軍士扮作百姓」(因學生直接念出了文本中孔明所傳令的內容,此處老師用多次的引導和追問才讓學生了解如何將孔明傳令的內容,轉換為前哨兵可能看到的景象。)此處操作非常細緻,因為扮演前哨兵的同學回答他看到20個掃地的百姓,老師就引導只有20人嗎?因為文本中寫「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士」,再讓學生仔細讀出文本的訊息。)
(問演司馬懿的同學):你相信他(指前哨兵)說的話嗎?(生搖頭)。對吧,大家看文本:「司馬懿笑而不信」,他還當笑話看呢。可是他還是親自去觀察狀況了。(向演司馬懿的同學說)請司馬懿說說你看了什麼?
(有點害羞卻很努力的加上動作扮演,並很努力的記憶文本內容後,才背誦說出文本內司馬懿所看的景象。)
師:很好啊,謝謝司馬懿。請問大家,前哨兵和司馬懿所觀察的結果,哪裡不同?
生:司馬懿還看到孔明的笑容可掬。
師:很好,笑容可掬是什麼意思?(生答,但無收音。)對,就是笑容多到可以捧起來了(師做動作)。還有看到什麼不同的地方嗎?
生:掃地的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師:對,很好。那請問為什麼一樣的場景,可是司馬懿卻能看得更仔細?
生:因為他生性多疑。
師:很好,一個人的內在特質不只影響他的為人,也會影響他所觀察的事物。更何況司馬懿之前吃過很多孔明的大虧,所以更謹慎,更謹慎就更多疑。如果照故事演到這邊,大家覺得空城計是不是成功了?
生:是。
師:空城計看起來真的很成功,不只讓司馬懿撤軍,孔明連後路都想好了,還叫「興、苞二人在彼等候。」但老師要分享另一個觀點給大家。空城計的故事就後人分析,極有可能是雙贏的策略,其實是諸葛亮和司馬懿之間的默契。司馬懿其實是明瞭西城的虛實,但因為曹氏家族一直都在排擠司馬家族,而因為有孔明的存在,司馬懿在曹魏才有一席之位,才可以留命到現在。司馬懿思來思去,如果在這場戰役中捉了孔明,他自己會不會在曹魏陣營中「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呢?於是他寧願被曹營降罪也不想之後被抄家,所以仲達與孔明就同演了這場戲。
南大陳海泓教授:鄧彤老師能帶領學生進入文本,讀出興味,再走出文本,分析與思考。並先帶著學生「解回目」,從回目概覽文章。

上海師大鄭桂華教授:鄧老師有許多應該是重要的訊息,但好像沒有板書也沒有要學生做筆記。

柯潔茹老師:很開心和鄧老師一樣,我也讓學生在文章開頭,計算人數的比例差距,讓學生較易理解。

鄧老師補充:我會關注文本的學習,原則上不太會有補充資料,我認為有時候教得多可能學得少,教得少可能學得多。(案:但諸位別忘了,大陸的教科書課文數幾乎都是台灣的兩倍數量,誰多誰少?這還得斟酌。)

蔡頭心得:驚訝與感佩鄧老師以富於情感、抑揚頓挫的聲調,像說書人一樣一面帶領同學念課文,當我們聽到老師的口氣時,不太需要多做解釋就能感受這個句子要帶給讀者什麼樣的情緒。這番朗讀功力非常了得!而且老師有【霸王色】(From玫婷老師FB),請學生回答時口氣雖然溫和但帶有威嚴,讓人無法拒絕回答。相較之下勇宏老師的口氣像鄰家大哥哥,和善、親民許多。(純粹個人觀感,無關好壞^^)解回目深入文本提問,這些都是很值得學習之處。而老師在課堂上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帶著學生進入文本,讓學生從表面看到文本的文字,進而理解與思考同樣的文字,在故事中會因角色視角的不同,感受也會不同。這樣的活動對學生深入文本,是很大的幫助。

最後現場有位家長提問:「兩岸學生有甚麼不同?身為家長該怎麼做?」
鄧老師回答得很含蓄,點出台灣學生較少關注古今文學(嘸讀冊啦),他教的學生紅樓夢、三國等都會讀完,台灣作家的作品也都會涉獵。反觀台灣學子,這部分較弱。而老師說『親子共讀』是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最基本、最好的方法!
勇宏老師補回答,暑假大陸行見到的上課情形:任一位學生、落落大方有條有理的發言至少一分鐘以上。
所以教學應該不是死讀書、讀學歷、讀到是非不分、六親不認,而是廣泛閱讀、讀出內容、讀出氣質、讀出氣度、讀出視野。
(以上補充提問摘自玫婷老師FB)

蔡頭個人小結:
1.      學思達的班級經營無法在短時間展現優勢50分鐘的演示,因為師生間還未有默契,缺乏班級經營,這點在使用學思達上課是很吃虧的。所以即使是精美的蝸牛圖,要用在實際的教學上,至少也要有明確的加分後之獎勵機制,否則多數真正需要動機的學生還是很難被驅動。但就第一次使用學思達的台上學生,其實表現會比第二場的學生還好,因為透過討論,學生可以分散壓力,也能避免因為師生默契不足,所以學生無法回答的窘境。
2.      引起動機」的教學設計如何在講義展現:在這兩場演示中,學思達的優點多多,不再贅述,個人認為要注意的是,對於第一次使用講義自學的學生,在學思達教學過程中,應該還是要特別留意「引起動機」的過程,例如老師先用口頭提問,引起學生興趣,再讓同學自學、討論。或在講義中給個和文本相關、讓學生可以輕鬆閱讀且貼近學生話題的故事、內容,以引起學生閱讀興趣,並先設計易於回答的題目,讓學生先有能答對的成就,以引起學習動機。
3.      備課的無比重要:兩場演示,老師教的重點各不相同,顯示老師備課方向不同。學思達的好處,就是可以透過大家分享的講義,很清楚看到各個老師針對這一課要教授的重點與方向,有更多人分享同一課講義,更能彼此學習與思考發想適合學生學習的講義。老師備課也能更輕鬆。但即使如此,老師對於文本的瞭解還是要越清晰越好,老師本身也要不斷自學、閱讀,廣泛將自身經驗融入在講義中,如此融入教師本身廣泛學習而設計的講義,學生的收穫自然不在話下。
4.      任何課堂都應重視標題的學習:在老師的課堂,提到了回目的重要,提到了標題、回目是內容的梗概。了解回目、記住標題,也能較容易理解文本的重點。更可以讓學生學習為何作者要下這樣的標題?了解作者定的標題,也是寫作重要的元素。更能幫助學習,容易記住文章的重點。因此每課的學習,都應該將標題的理解,設計成問題以加深理解與掌握重點。
5.      學思達在國中小應用除了問答題也能融入多元教學老師的教學其實非常精采,但仔細想想,如果將老師的教學內容編打成以提問為主的講義,再讓學生自學、討論,也同樣能讓學生表演出角色扮演的內容。更有可能在小組討論時,就可以讓學生討論出正確答案,而表現出來,所以我覺得同樣的教學內容,設計成講義的方式,讓學生自學並分組討論,即使第一次學思達,學習速度應該也不會比較慢。就像輝誠老師所說,想給學生什麼能力、什麼訓練,都設計在講義裡就可以了。(當然一定要能針對學生現有的能力與經驗。)
6.      朗讀與齊讀在國中小教學的重要:即使學思達、即使使用講義,但老師的講述與朗讀仍然是佔課堂很重要的元素。朗讀是很容易讓學生進入教學情境、抓入孩子專注力的方式,尤其是國小學生。因此即使老師的角色只是主持人,老師仍是主導教學,若老師能適時朗讀、引導學生齊讀,孩子能快速的理解文本要呈現的氣氛、情感。因此老師還是要訓練自己朗讀的能力,讓老師成為孩子的模範。如果要訓練孩子朗讀的能力,除了老師示範,也能在講義中設計題目:請用適切的情感朗讀xxx句子。
7.      國語文老師的使命感老師說,正因現在是多媒體時代、滑時代,更應積極推動閱讀與落實語文教學。身為教師,找到自己的使命算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吧,值得自我勉勵。
8.      每課都能教寫作嗎?老師說不建議空城計這課拿來教寫作。但我倒覺得老師演示所教的內容很多都跟寫作有關啊?後來看了輝誠老師FB的回覆,才恍然大悟,原來老師所指的教寫作可能是針對命題作文而言,所以他不認為每課都能拿來當寫作教材。畢竟,能當成文本的課文,都一定有值得學習的寫作技巧。因此利用學思達,想要每課都講到寫作的教學應該不是問題。

蔡頭的國小實作與心得:
學思達的方式很好,要說用學思達救國,我完全能同意!而完整的講義對於提升學生學習速度、幫助自學、小組討論與老師兼顧全班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在公立高中以上實施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但國中小階段,由於學生程度落差極大,班級經營會是第一個要面臨的困境。個人在國小實作學思達半年的體驗,有幾個重要階段做為自我省思以及國中小夥伴要進入學思達的參考。
1.      充滿熱忱與改變的勇氣:誠如柯潔茹老師所言,正因我們幾乎很少訓練學生自學、思考、表達,所以一開始學思達一定會很卡。也極有可能學生在討論時無所事事。尤其國中小班上同學的異質性大,一開始推動是極有可能受挫的。但只要敢改變,也很容易看到學生眼神的不同,所以也就回不去了。
2.      做了才知道該怎麼調整:卡住後,就是教師不斷學習的時候了,這會幫助我們無時無刻思考如何將所學運用在班級經營和課程上。會幫助我們思考如何將卡住的地方打通。
3.      以關愛教育,關懷每個孩子的思維來建立班級經營。並且讓孩子了解班級經營不是老師一個人的責任:傳統上,如果一個人管制另一個人必然容易產生衝突。讓孩子了解每個人各自負起某些責任,才能維繫教室的秩序、公正和和諧。並讓學生參與制定責任(班規)的工作。而老師督導學生負起責任的前提是,對學生無條件的關愛,並且了解每位學生的特質。所以我們讓學生知道班級經營的責任是他們本身,老師的責任只是督促教室功能有效的執行。當學生能體會老師不是處罰學生的人,而是因為學生未盡責任,因此干擾了教室的活動或影響了別人的學習權利,同時為了保證自己的學習權利,所以必須實施制裁的措施,而制裁措施,也是由學生參與制定的過程。便能較有效的讓學生投入學習之中。學思達的班級經營,就有這樣的特質存在。
4.      國中、小的學思達結合MAPS:政忠主任的MAPS教學法,有個很大的特性,就是依學生訓練程度分階段實施,有P1~P4,詳細內容就不說明了。重點是透過很清楚的階段性學習歷程,逐步訓練學生的能力,慢慢地老師講述小組合作真正自學。如果國中、小的夥伴,能將學思達和MAPS的重點結合起來,卡的機會不但能降低很多,除了學生有訓練思考、表達,也能兼顧最基本的語文能力訓練。
5.      將讀書方法無形中融入教學中:最近發現一件事,PQRST讀書方法(預覽(Preview)發問(Question)閱讀(Read)自我重述(Self-recitation)測驗(Test)和學思達的過程不謀而合。(1) 講義一開始自學就是學生在預覽文本和資料,(2)接著看了講義的問題,於是要開始找答案,(3)再次閱讀文本或資料。有了答案或找不到答案後,(4)和同學討論時就要重述內容。接著抽籤上台,(5)再次測驗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如果課堂都是這樣實施的,學生真的在課堂上就是很完整的學習。同時也能引導學生在家自學時,運用這樣的方式讀書、複習。完整的學習歷程,就能有效、省時,如此訓練,學生能力指日可待呢。


以上紀錄未臻完整,若有疏漏或錯誤,請多包涵與指正。

2014年8月17日 星期日

win7防火牆無法開啟

參考以下網址:
http://www.test104.com/tw/tech/9626.html

解決隨身碟病毒-檔案變成捷徑 無法刪除-usbfix

試了很多網路上的方法

終於找到一個最棒的一鍵解決軟體:Usbfix

請放心,以測試過,絕無另含木馬程式

步驟
1.請到網站下載軟體
http://www.en.usbfix.net/download/usbfix/

2.將下載檔案安裝

3.點選執行


4.安裝後,點選clean。(記得把中毒的隨身碟插在電腦上)


5.

6.如果出現以下畫面,點確定就好

7.掃描畫面,還滿快的,10分鐘內就可以掃完

8.掃描完會自動重開機,就ok了!!(如果沒重開機再自己手動)

心得:
找到這個軟體之前,試了很多方法,用了很多步驟,花了好幾小時,可惜都解毒不了。用了這個軟體,一鍵就可以搞定,因此和大家分享!

2014年7月7日 星期一

學思達驚奇之旅Day1

我曾有過的16年求學時光,細細查遍腦中的資料庫,竟然不敵這兩天研習的認真。

  「從學習中逃走」,這詞出自「學習革命」一書,用來解釋現今學生的學習情況頗為中肯。但,其實,逃走的不止學生,老師也是。研習活動,照理說是增進老師的能力,精進教學技巧。「為什麼這次又派我?」卻成了老師面對研習時最常說的一句話。主辦研習的單位為了怕老師半途落跑,一天的研習最少要簽到三次,為了怕有人只來簽到和簽退,中間還要點名。「已經上課了,請學員安靜好嗎?」說來慚愧,曾被講師如此提醒我們研習的秩序。打瞌睡、滑手機、聊天、傳紙條等等被身為教師的我們視為課堂禁忌的規則,在我自己的研習經驗中,通通都有。我,似乎看到七爺、八爺在跟我招手了。疑?他們還手指向下,比著十八?天啊!

  鬧鐘聲響起,把我從閻羅王面前救了回來。清晨3點50分,離最早的一班火車還有四十分鐘,趕緊整理東西,盥洗一番,不忍吵醒熟睡的家人,當成晨間運動吧。連走帶跑的到了車站,呼,還好趕上了4點半的火車。
  兩個月前,就報名了7月2日、3日兩天在桃園創新技術學院辦的翻轉教室工作坊研習。今年的研習,只要有「翻轉」、「學思達」等字眼,都是「秒殺」。誰說台灣教育沒有希望?
  今早,搭著車,一路看著天色從黑到深藍、從深藍到藍,直到東方魚肚白;我的教學之路,隨著北上的列車,也有了逐漸光明的方向。

  「慶幸我還沒退休,如果我退休了才知道有學思達,我一定會很後悔。」

  好不容易到了中壢站,搭上陌生的112北路公車,我忐忑的跟司機大哥說:「大哥,抱歉,我第一次搭這班公車,到了創新技術學院之前可以提醒我要下車嗎?」大哥很爽朗的說:「創新喔!好,沒問題。」即使得到了司機大哥的保證,我還是偷偷地開了我的手機導航,確保我沒坐錯車,萬一司機大哥忘了提醒我,我也好自己能下車。「創新到了!」「大哥謝謝喔!」好不容易終於到了研習會場,「請老師找到自己的編號簽到。」簽到處只有一格?不用分上下午簽到?不用簽退?這還真是我頭一遭經驗。研習的會議廳很大,是階梯教室,每排座位面前有一排長長的會議桌,每個座位面前還有個麥克風,感覺很像在立法院的諮詢會場。也因此每個人的座位非常寬敞,也有很充足的桌面可供記錄、書寫,看來桃創(桃園創新技術學院)開放了他們最好的場地供我們研習呢。坐定後,「早知道就多花2小時坐一般車,不坐普悠瑪號,好晃,頭好暈。」隔壁座位老師如此聊著,「老師,你們從台東來的嗎?」我開始主動進行「認識網友之旅」。一會兒後,會場爆出熱烈的掌聲,原來講師已經準時現身了。這兩天的研習課程,都由張輝誠老師擔任講師。第一天課程是「學思達教學法與具體操作」,第二天課程是「如何用學思達教導學生寫抒情文與論說文」。其實第一天的課程內容在youtube上可以觀看510日那場在逢甲大學的錄影,那為什麼還要來現場?之一是如演唱會,現場氣氛總是不同,否則演唱會門票都甭賣了,大家都事後上youtube即可;之二是學思達精神在於使學生主動投入,如果沒有到現場,只看影片被動的吸收,就完全沒辦法感受到現場被提問時,得絞盡腦汁思考的感受與壓力;之三,也是附加價值,去認識網友,學思達FB社群至今約有三千人,成員遍布全台甚至世界各地。每次參加學思達研習,「喔,你就是XXX」這樣的招呼聲在會場中可說是此起彼落。上課前,老師還特別介紹了一位遠從新加坡來的主任,可見,學思達短短半年間影響力已經很可觀了。

  上午,輝誠老師用他的PPT,以詼諧、感人、撼動人心的語氣和精神,向我們「填鴨」學思達的重要和如何在課堂中進行「自學」、「思考」、「表達」。輝誠老師曾在「毓老真精神」一書描述了毓老師授課時的風範:「啟人迷思、激人志氣、鼓人發動。」我以為,輝誠老師完全承接了其先師的精神:「你們必得要鍛鍊自己、必得要成材、為這塊土地謀點幸福,才不愧為文人。」這是否也是曾子這句話的真實呈現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輝誠老師幫我們整理了教導學生「自學」的重點。首先得製作以問答題為導向的講義。利用問答題,想訓練學生什麼能力,就可以設計什麼問題問他。再將問題區分為形音義、文意理解、寫作、創造、實學、生命教育等,如此將可能在國文課中訓練學生各種帶著走的能力。透過每節課閱讀講義,訓練了閱讀能力,也將能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
  那怎麼引導學生「思考」呢?輝誠老師說,最好不要由老師自己講出答案,不論學生答錯或答不出來,我們都應該逐漸引導讓學生想出答案。只要有回答,都應該給予獎勵,如給0.1分也是獎勵,即使答案錯誤,老師也不要急著說錯,而是問問同學有沒有相反意見,再讓全班來學習判斷;即使答案方向是對的,也還要不斷追問,可以幫助同學掌握重點、釐清觀念。最後一個重要的步驟,由老師再統整一次答案,讓學生印象更深刻。
  「表達」很重要,張忠謀在「大學生要做的11件事」的演說文中,其中第十點就是希望大學生「學演講、學辯論」。張董提出的這11件事多數都只是個方向,至於要如何落實,得要由大學生自己去想辦法了。但如果上大學前,學生受過學思達的教學訓練,其實,他將有機會在課堂中踏實學習張董提出的其中十件事。如何在課堂落實「表達」的訓練,輝誠老師說,首先教師要先讓出講台,每節課都能練習表達,而透過抽籤,才能確保每個學生都會看資料與討論,也才不會只訓練了「子路」。為何要讓學生分組?因為可以分散學生學習壓力,並訓練小組合作。為何要讓學生互評?因為可訓練學生專注與鑑賞的能力,並透過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發揮同儕的力量促進每個人學習。

  老實說,若沒有輝誠老師的熱情與幽默的口吻,再精采如學思達般的課程,恐怕難敵酷暑帶來的昏沉睡意,更何況一上午足足三小時都沒下課呢。緊接著來到輝誠老師口中的「鬼見愁」時段,現在是下午一點,對我來說已經起床9個小時了,說不想睡那是自欺欺人。下午的課程是「學思達具體操作實務」,輝誠老師設計了一份關於這堂課要學習的講義,以問題為導向,循序漸進讓我們思考製作講義的要點與精神。而輝誠老師說我們下午要用學思達的方式學習,要我們見證奇蹟的一刻,向我們保證不會有人打瞌睡。老師先幫大家分組,讓我們先自學,再分組討論,老師就開始隨機點人回答。為了順便訓練大家擔任主持人(學思達教學時,老師的角色定位),所以第一位回答的老師,在討論第二題時就轉換角色成為主持人來引導大家討論的進行。
  因此下午的課程對身處現場的學員來說,是緊張刺激的,要不斷的自學找出重點,要討論找出最佳的答案,要仔細聆聽被點到的答案,要繼續不斷思考找出更好的答案,更要提防可能被點到的壓力。真的,很忙很忙啊!總之,下午的課程不太容易用筆墨形容,雖然網路上已有該堂課的影片分享,但,請相信我,看影片和現場的感受絕對不同,難怪之前輝誠老師都一直強調他的課不錄影,請直接到現場觀課。在現場我也被點到了一題,問的是:要讓學生的學習位置變高,要如何辦到?我答:「在講義中提供好的範文,供學生學習的典範,讓他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我心裡頗得意,因為我覺得我「應該」答得不錯。想不到老師說:「可以換人了,已經不知所云了。」我突然感到一股涼意,好像被潑了一桶冷水。我甩甩水花,拋去冷意,我只想知道那答案到底為何?我知道我的個性,比較容易接受失敗,但有時也容易欠缺考慮就冒然行動。我想學思達的好處,從表達的過程中可以看出一個學生的個性,並針對學生的個性給予回應。如果老師不適時對我潑個冷水,我可能每題都會想搶答,難怪論語中,孔子好像很少給子路好臉色看。即使如此,輝誠老師還是有補充說到,子路是孔子最愛的學生之一,因為子路過世時,孔子非常非常的傷心。(老師還不忘搞笑說:可是要等到子路死了之後。)我對輝誠老師上課主持的功力,以及從學生反應了解學生的特性並給予不同指導的能力已經佩服的五體投地了。在後續不斷回答與引導的過程,原來這題的答案是透過問題的引導,讓學生可以練習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因為讀者與作者的關係就是被動和主動的關係,當學生可以進到作者的角度,那麼他的學習位置也就因此變高了。我總算恍然大悟,透過親自參與討論的過程,對此答案我也能印象深刻。
  原定下午410分結束的課程,一轉眼已經過了五點。學思達的魔力在此又露了一手,「學思達」v.s.「鬼見愁」、「時間磨人」、「3C大軍」皆大獲全勝!經由下午的演示,更讓我確信,好好運用學思達,甚至可以在課堂上就解決多數的師生衝突與問題。因為學思達,老師不再高高在上,自學、思考、表達的過程中老師隨時都能知道個別的學生狀況,甚至在自學與討論的階段,老師能個別輔導學生學習且不影響其他同學。想要推動生命教育,也不用費盡心思找額外時間與額外工夫,在編排講義時設計問題就可以輕易融入了。
  
回程的公車上,台中來的老師,對我們說了難忘的一句話:「慶幸我還沒退休,如果我退休了才知道有學思達,我一定會很後悔。」

<待續>

2014年4月20日 星期日

下學期的班級週報(簡直是雙月報了)+學思達0418

504班級週報                         座號:﹍﹍ 姓名:﹍﹍﹍﹍﹍ 報告人:蔡頭   103.4.18
  一轉眼,下學期已經過了一半了,很抱歉下學期的班級週報停刊了好久。只是回想起這兩個月的時光,實在是非常充實,同學們有沒有這麼覺得呢?
  這學期在運動會之前,算是很忙碌的一段落。首先是不少同學認真準備鎮東之星,以及準備去育幼院參訪的活動。這中間甚至還有感恩基金會的叔叔們來採訪老師和班上的同學。還有還有,學校的運動會雖然在半個雨天度過,但仍然澆不熄我們的熱情,不論比賽輸贏大家也有利用零極限讓我們保有最佳的態度。
  為了育幼院的活動,我和智遠老師不只事前要先到育幼院探訪,也利用電話做了很多次的聯繫。為了遊覽車的車資,甚至還請校長親自出馬,請校長陪我跟遊覽車公司說明我們的感恩行動,因為遊覽車公司的贊助,所以我們的育幼院參訪活動才不用車資。還記得那天上遊覽車時,搬的東西比人還多的情況嗎?因為為了使闖關活動更多元有趣,除了每一班自己出爆米花組,我們班還要準備果汁材料,以及製作空中陀螺。另外我還聯繫兩家教科書廠商,請廠商叔叔們協助提供電流急急棒、踩高蹺、超大吹泡泡等器材。當然還有秀綉老師熬夜做出來的笑臉DIY關卡,另外也別忘了我們準備了樂樂棒球組要與他們進行友誼賽。以及,那天也帶了大家滿滿的愛心物資,要捐贈給他們。不只如此,我們還要事先安排闖關分組,讓每一關都有人可以帶著他們闖關,我們也在事前準備了一些表演,做了幾次的彩排,希望當天的活動更熱鬧精彩。
  到了活動當天,最令老師感動也難忘的,是大家與育幼院的同學們互動的態度,例如果汁組的同學,很用心的洗、切、榨果汁,也很親切的招呼他們,展現出熱忱的服務精神。就像我們之前讀過的「石頭湯」一樣,我感覺大家都有體會到分享的快樂。(對於部分的同學當天無法參與,雖然老師覺得可惜,但所有同學也都一起用心準備事前工作,或是慷慨的捐贈物資,這都是非常棒的行為。)

  而鎮東之星的表演,即使最後只剩一組通過初選,可是也讓老師看到一些難得的學習精神,那就是「主動」與「合作」。許多同學為了有最好的表演,「主動」的利用許多時間練習,而在練習過程中,雖然不斷有意見產生,但最後也都能解決這些紛爭,也因此學到合作的態度。

  這幾項活動,你們所學到的經驗與態度,絕對都是在教室內、在課本上無法學到的。必須都要透過親身體驗,才能得到的收穫。而這些,我相信,也都將成為你能帶著走的能力。保持這樣的學習熱情,我都能想像英語歌唱比賽的冠軍正在向我們招手呢!

  我們最近一直強調記點的重要,也不少人說出心聲:記點真的很煩。這我絕對同意。可是為什麼不說寫作業、上課也很煩呢?每天只要吃、喝、玩、樂,就好啦!但是,仔細觀察同學們的行為,在這些所謂很煩的記點過程中,不知不覺,大家其實有很大的進步喔。不相信嗎?和我一起看下去!這節是504去科任教室上課,任何人經過504教室一看  ,絕對是一個整齊一致的畫面:全部座椅都靠上,桌面上一乾二淨沒有任何雜物。在走廊,看到地上有紙屑,會很開心地撿起來,那一定是504的同學。遇到老師會大聲的問好,那可能也是504的同學。別人下課追來跑去,504的同學正在善用零碎時間,上均一平台、唸課文、吹直笛、看報紙。上課時,充滿歡呼聲、鼓掌聲與踴躍舉手的畫面,那也一定和504有關。
  點點滴滴,聚沙成塔。因為你自己的用心,你的未來已不斷的改變,而且因為你的改變,這世界也不斷地往更好的方向前進。
看完文章別忘了畫下重點,請思考並回答以下問題:
(一)請複習零極限的話,並舉例你何時運用?

(二)舉「石頭湯」的故事當例子,是要說明什麼道理?辦理育幼院的活動,我們可以感恩的對象有誰?


(三)「英語歌唱比賽的冠軍正向在我們招手」這句話用了什麼修辭?這句話代表的意思是什麼?



(四)為什麼我們自己改變,世界也會跟著改變?請說明你的看法。

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

區分性ABC教學法-林健豐老師(轉貼自張輝誠老師FB)

來囉!可以拯救國中教學現場、英文學科的高雄市右昌國中英語科教師
林健豐老師發明的「區分性ABC教學法」來囉!
Differentiated ABC model:
adaptive instructing, brainstorming,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區分性教學設計
融入
教師適性教學
師生腦力激盪
學生合作學習
迎接教室教學的春天
透過差異化教學(區分性教學)
翻轉該領域/科目
高成就/高度興趣學生
中等程度/中等興趣學生
低成就/低度興趣學生
於課堂上之學習歷程/體驗/成長
發展每位學生學習之主動性
ABC三人小組 先異質合作 再同質競賽
在穩健的支持系統下 在同質組別中 良性競爭 追求進步與卓越
讓A組精益求精 透過加速加深加廣的挑戰 追求卓越與超越
讓B組穩健踏實 成功應用知識 拓展學習廣度
讓C組自信積極 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
協助學生成為熱愛學習的學習者
師生共同創造學習的巔峰經驗
(二)
開放教室 需要點心理準備度
上學期為了完成分組合作學習的任務/影片與校內教學觀察
首次嘗試讓18位老師共同觀課加錄影
校內合作學習社群跨科教師夥伴14人(國英數自社綜)
英語科教學觀察夥伴2人
同辦公室國文科老師2人
這種恐怖的經驗生平第一次做
雖然順利完成
之後去各校分享 也都會播放教學影片
但要達到張老師的自我挑戰水準
我的心理準備度可能還不足 哈哈
(輝誠按:你輸我的只有愛現的心,我太愛現了,加油,臉皮厚一點,就能辦到!切記,如果沒有真實的教學現場,他們如何相信?如何想像?如何感動?為什麼我要隨時開放教室?我就是要告訴大家,這不是作秀!是真實的教學情境,每天都如此!)
(三)
我是效法您樂於分享的精神
將目前國中現場初步嘗試推廣成功的策略
與熱愛教育的夥伴們共同分享
共創教室教學的春天
(輝誠按:我不是只有分享,我還提供現場喔!開放教室!健豐老師,開放教室才是王道!相信我,你開放教室,感動和改變的就是臺灣最重要卻在最沮喪無比的國中老師們!)
(四)
關於輝誠老師提到的第二項建議
公開自己的講義和所有教學操作細節
誠致教育基金會非常樂意建置國中英文科分享平台
帶領大家一起翻轉教室風景
我的回應是
國中英語科的教學經驗能呼應學思達教學法之精神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設計
透過小組之間「既合作又競爭」的新學習模式
將講臺還給學生、讓老師轉換成主持人、引導者
讓學習權完全交還學生
促進學生學習興趣
增加學生各種能力
增進學生閱讀、思考、表達、寫作等綜合能力
但由於國中教育現場學生程度落差極大
擔任導師或專任之教師除了基本授課鐘點
還普遍超鐘點 又附送第八節課後輔導
所以 我個人而言一週有25節課
(輝誠按:天啊!)
下班後還要處理家務 陪伴家人與小孩學習成長
所以在時間上與優先次序上編製講義
反而不是首要優先任務
(輝誠按:相信我,我並不比你輕鬆,家人小孩之外,我還要照顧一位老人,我能做講義的時間是祖孫都睡著之後,從十點半到深夜一點半。)
在國中現場的個人經驗是
善用備課用書/教師手冊/網路教學資源
課前設計出課本及習作的每一個教學頁面
(輝誠按:這個東西是甚麼呢?)
ABC組三種適合學生層次的問題與任務
引導學生投入學習
每位學生透過老師精心設計編導
課堂上進行合作閱讀/小組Q&A/小老師示範指導/小組討論
為接下來回答問題或完成任務進行充分的準備
確保每位學生在異質分組中獲得充分協助
而在接下來的同質性分組競賽中
能自信地挑戰適合自己現階段或高一階程度之問題或任務
人人皆成功達標 達到高成功率學習的願景
而國中教學現場雙峰現象較嚴重的是英數自三科
所以我會另外編製的是
陽春手寫版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文法講義
(輝誠按:手寫板也很重要,分享出來!分享出來!)
由於學生字彙量不足 文法概念又太過抽象
課本及習作對他們而言真的太難了
因此透過結構化的視覺輔助系統
可帶領學生成功學會應用文法規則
學生獲得極大的增強與自信心
連最難的句型寫作鴻溝都跨越了
(輝誠按:太動人了!)
當然課堂上的參與及投入 就絕對不是問題了
當課堂認真參與 踴躍回答 積極完成作業
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學習成就 之 進步
就是師生絕對可共同期待的成果
因此 若以我個人的想法
國中英文科分享平台的實用功能應在於
三大重點
每一單元每一項目教學活動之三層次問題與任務
問題與任務之 項目 性質 舉例如下~
A組-造句/單字接龍/一字多義/翻譯/短文寫作/摘要/改寫
B組-說明課本/習作/筆記之概念與應用
C組-回答課本之核心概念與關鍵字
每一單元每個單字拆解音節講義彙編(協助低成就學生)
每一單元低成就學生輔助版句型文法書寫講義
(輝誠按:誠致教育基金會的朋友請注意了,這就是網頁的分類方式了)
關於在一節課中如何操作
在教育部分組合作學習平台的資料下載處
(輝誠按:臉友提供網址,在此:教育部合作學習工作坊www.coop.ntue.edu.tw)
可參閱本校英語科合作學習與差異化教學教案
大致可套用這樣的教學流程進行密集的
師生問答/討論/互動 深化彼此的學習經驗
以上是我個人淺見 請各位先進指導
因為上述流程在校內的操作經驗易複製
教師額外付出的時間負擔相對於編製講義較小
所以跨科目 跨班級 跨年級 接受度較高
門檻不高 易類化 教師較傾向持續執行
並發展融入個人或各科特色
(輝誠按:健豐老師,您要推廣,不能只是校內複製,要可以全國老師都能複製才行,志向要大、立足要高,臉皮厚一點,啥都可以辦的到!加油!)
◎之前的原文喔
(輝誠案:林健豐老師的教學法是從真實國中教學現場鍛鍊出來,非常細膩的操作手法,很值得大家參考、效法。另外,我希望健豐老師可以做到幾件事:第一:趕緊開放教室,讓國中英文老師、甚至其他科都可以去觀課。(我也好想去參觀喔!)第二:公開自己的講義和所以教學操作細節。如果您願意公開,誠致教育基金會非常樂意為您建置一個國中英文科分享平台,就由您來當領頭羊,帶領大家一起翻轉教室風景!而且會有專人來幫您管理這個網站喔!您提到的分享平台,希望可以再提供網址,當然也可以直接複製一份到基金會的新英文分享平台)第三:您給自己的教學法取了個名稱,非常好,但是太冗長了,如果可以再縮短一些、更簡單扼要、更準確一點、更響亮一點,那就更波兒棒了!)
我們一起聯手來改變台灣教育啦!
◎高雄市右昌國中英語科教師林健豐
張輝誠老師 您好
我是高雄市右昌國中英語科教師林健豐
前天看了您的影片並閱讀了您在學思達教學平台分享之教學法與資料,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與啟示,教學的改變可帶給學生與老師在教學歷程中全新的體驗與感動,自己身為國中英語老師也在教學現場與各科老師們共同在嘗試一些教學法的改變,效法老師樂於分享的精神,將目前試辦的初步成功策略與張老師您分享!希望有些實務策略的分享可以幫助在國中教育現場與我們面臨類似困境的夥伴們,共同透過分組合作/多層次講義-問題-任務/教師精準地引導與主持來翻轉傳統講述教學的困境!
看了張輝誠老師的學思達翻轉教學法
來自全台各地不同科目老師的觀課心得與
面臨雙峰現象嚴重班級/科目之挑戰和困境
激發我將目前推動的教學模式命名與擴大分享交流之想法
~差異化合作式有效教學法~
~透過異質合作與同質競賽交叉進行發展學生學習之主動性~
~課堂同時發揮合作學習/多元評量/差異化教學/補救教學/資優教育~
此方法目前透過教育部分組合作學習到校諮詢輔導機制
於南區各國中巡迴輔導推廣中
目前最大型正式的發表場次
2/23 參與人次共計200人
分組合作學習南區回流工作坊
相關資料可在
分組合作學習平台3/10最新消息下載
1.實施差異化教學進行ABC分組之目的不在於給學生分等級貼標籤,分組的基礎奠基於老師對班級學生起點行為與學習風格的精確評估。教師在安排分組與座位的思考點應在於如何安排能協助每位學生及整體班級學習發揮最大效益。
2.三人一組的目的為組員人數不至於過多且能充分發揮合作的效果,並能以教室六排坐的座位為基底。
一二三 四五六
B A C C A B
3.ABC的設計精神為該科優勢能力者能隨時配合老師與課堂上或課後有效協助中等能力與弱勢能力者,分組依據不可能單靠成績與排名,若只用排名進行座位編配,首先與教育局法令牴觸,其次並無法充分發揮協助學生之效果,反而只是給孩子貼了標籤,增進其驕傲程度或挫折感而已,更重要的一點是學生個體在每個科目的優弱勢能力是不同的,不可能單靠成績平均與排名就能達到精確評估與適性安置的目標。要能讓學生充分投入學習並達到高成功率的目標,分組的依據在於綜合評估學生該科的學業成就、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作業品質、筆記品質、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之成績穩定度、人格特質(只顧自我或熱心助人/包容性強或弱/自我管理是否良好/人際關係良好或遭排擠等) 、性別、身高、班級人際圈之小團體等,方能調整出一個較理想的座位編排。
4.C組放三四排的目的為將該領域表現呈現低成就或學習困難之學生放在教室最中央的位置,目標為學生易專心,教師與教學過程中能直接給予最多指導與協助,核心目標為方便進行課堂上的補救教學,協助學生能從低成就的狀態中逐漸進步,包括態度、策略、作業、課堂表現、評量考試等。
5.B組放一六排的目的為其學習能力並無遭遇特別的困難,且課內的學習皆能有基本的水準,在秩序與常規上亦能謹守本分,但有時對於較進階的觀念或內容會遭遇瓶頸,此時他們也能及時地向座位旁二五排的A組同學及時請益與請求協助。
6.A組放二五排的目的為擔任各組小組長,兩側為B組及C組的同學,組長進行指導與協助非常方便有效率,可搭配教師之教學設計進行各類型的分組合作學習亦能隨時恢復傳統座位進行聽講/撰寫作業/紙筆評量。
7.上述為橫排結構性異質性分組之背景說明,而此類座位編排方式之每一直排也能轉換為同質性分組之競賽功能,方便教師進行同質性分組競賽,激勵學生朝教師設定有意義目標努力與前進。
8.教學流程的調整,簡要來說原本老師講述大部分的課程內容,調整的第一步驟就是設定教學內容中哪些是老師要主講的/哪些是適合給C組同學精熟核心概念練習用的/哪些是適合給B組熟練課本與習作單元目標的練習形式/哪些是適合給A組挑戰高層次思考的觀念延伸與知識擴充(應用/分析/綜合/評鑑/創新),將課堂口語表達溝通內容切割成四等分,第二步驟就是循著WGCABW(Whole全班觀念講解與任務說明/Group分組合作精熟練習討論/C組同質競賽/B組同質競賽/A組同質競賽/Whole全班統整複習)的循環進行教學流程,此一流程將能完全兼顧進度與學生投入參與學習的品質與專注度,提供每位學生均等且適性的參與及檢核機會,將答題機會均等提供給每位學生且在不同能力組型的組別中能力較弱者優先得到發表與成功機會,若同能力組型中同學答錯或不夠完整,同能力組型中者可獨立搶答或透過組長從旁協助回答獲得更多加分,確保學生專心聆聽同學的發表並相互補其不足,若同能力組型學生皆不會,搶答機會就可開放給高一層次能力組型之學生進行搶答與補充,若全班都解答不了之問題再由老師進行講解與補充,如此一來老師講述的時間大幅度減少,學生主動參與討論及發表的機會大大增加,而完成同質性挑戰任務的同學就可開始利用時間寫本節課的習題或作業,通常優先完成課堂隨堂評量或抽問之學業低成就的C組同學,因著善用短期記憶的優勢及印象,立即抽問增強其學習成就感,答對後就可以善加利用此一時間與組長人力資源有效完成作業,提升學習品質與建立正向積極的學習態度,而最後驗收的A組同學最為忙碌,要回應協助組員的問題解惑/指導/建議,還要構思自己要挑戰的高階應用問題,所以他們需要較充裕的時間準備,最後的第三步驟就是讓自己熟練這些流程,老師就會發現自己在上課過程中不停地在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並即時性地在做形成性評量檢核每位學生是否達到老師在本節課所預設的教學目標,最終的結果就是發現每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學習態度/自我概念/人際關係/合作技巧/解決問題能力/學習主動性皆日漸提升與進步。
9.ABC之代號只是方便溝通與說明,若老師不習慣此一代號或擔心給孩子貼標籤的效應(例如:ABC 甲乙丙 一二三),也可自己轉換為中性的描述,只要自己好記好用即可。例如:大師組/達人組/高手組,黃組/綠組/紅組...等。千萬不要對孩子或家長說,1-10名就是A組/11-20名就是B組/剩下的就是C組,分組並非如此的粗糙與粗魯,這種說法絕對是個錯誤與災難的開始。
10.若是初步嘗試的夥伴們,請千萬記得此一教學設計的初衷是協助孩子積極投入學習並能達到高成功率的學習,絕對不是排名/分等級/貼標籤,而是針對學生的差異進行觀察與分類,進而進行教學設計的調整與輔助,協助優勢者進行挑戰性與高層次之學習,引導弱勢者能藉由老師與同學的有效協助縮短落差,教師對全班學生或家長之說明提供以下範例僅供參考。
從平常的上課情形/課後作業/紙筆評量可以發現每個同學對於這個科目的興趣/投入程度/理解程度/起點行為皆有差異,有的同學可能覺得太簡單,有的同學可能覺得非常困難,因此老師希望透過座位的調整與分組的設計能解決彼此的困擾,並讓我們在課堂的學習能更有效率與趣味。老師將全班同學分為10組,3人一組,同學的組合可能為ABC/ABB/BBC/BCC(代號名稱請自行調整以不構成負面標籤為原則),每一組中都由擅長本科目且熱心助人的同學擔任小組長,以身作則成為組員的學習楷模並協助組員解答課業上的各種疑難雜症,組員們上課應認真聽講/課後要確實完成作業與練習/考前要充分準備/過程中若需要協助可主動向組長請教以解決課業上的困難或瓶頸,組長也要主動隨時關注組員們的學習狀況與需求提供必要之協助與指導。每次段考後老師會視同學在過去6週學習期間之表現與進步進行微調,讓全班的學習效率與成果能更上一層樓。老師眼中優異的表現不純粹是分數的高低或及格與否,而是你進步的態度/習慣/歷程/成果。在分組進行學習過程中同學的良好表現都會登錄在學習態度加分紀錄表中,每6週會結算一次,所以每個同學的學習態度與進步歷程才是老師最在乎的,換言之,C組認真學習進步許多可能會得到100分/A組若未展現積極負責的學習態度可能只會得到85分,因此分數高低的關鍵在於同學是否從本次的起點善用資源與輔助系統用心學習展現自己優秀的學習進步歷程。也就是A組若不用心可能會退到B組,C組正向積極認真努力可能會進到B組,同學對自我學習的責任感與榮譽感將是關鍵,期待同學銘記在心與老師共同努力創造學習的巔峰經驗。
11.透過本校部分教師與導師試行之回饋,此一運作模式亦適用於導師班級經營之策略使用,落實執行後將有許多驚喜!
~學生多元智能組合-三人小組中每人皆有機會在不同學習領域與班級事務活動擔任組長,充分認識自我優弱勢能力,善用小組合作機制共同提升學習效率與品質。
~單一科目效應會逐漸擴充至多科,學科效應會逐漸擴充至班級活動,校慶園遊會/班際歌唱比賽/戲劇比賽/班際運動競賽。
~學生作業完成率及品質的進步/學生對於努力與目標連結性更加明確而更能增進自我責任感與榮譽感。
12.當面對大多數特殊教育系統服務之身心障礙與資賦優異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安置在普通班的教育現場,此一模式之落實亦能達到普通班中為特殊學生調整教學進行區分性教學進而落實適性教育與輔導之目標。

http://www.coop.ntue.edu.tw/

2014年4月5日 星期六

五下國語課正式進入學思達歷程記錄 20140328

五下國語課正式進入學思達歷程記錄
一、時間:103.3.28
二、地點:雲林縣斗六市鎮東國小
三、版本:康軒(課文及部分補充內容為康軒版權所有,僅限教學使用)
四、單元:第六課 舞動美麗人生 共五節之第二節

課文內容:
第六課 舞動美麗人生
 
舞蹈是什麼?簡單的說,他是一種力與美的肢體展現,也是一種表露情感的藝術。有些舞蹈甚至會透過音樂、燈光和舞台背景的襯托,帶給觀眾豐富的心靈饗宴。
  
早期人們對於不可抗力的天災,往往藉著虔誠的儀式,祈求上蒼降福。在祈福過程中,主持儀式的巫師就是最早的舞者;隨著文明的發展,舞蹈的功能不再侷限於祈求平安,更有紓解壓力、休閒娛樂的作用。
  
舞蹈的種類不勝枚舉,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天鵝湖 舞劇, 隨著悠揚的音樂,微踮著腳尖的舞者,自信昂揚的抬起下巴,輕盈的旋轉、跳躍,舞出夢幻般的童話故事,這就是芭蕾;還有原住民的迎賓舞,舞者穿著傳統服飾,伴著強而有力的吶喊聲,隨著節奏重重的頓著腳、揮動著有利的臂膀,進而圍坐在一起歡唱。此時,扮演女主人的舞者,會隨著旋律,將美酒送到賓客面前,像這樣富有濃厚民俗的味道就是民族舞。
  
走在熙來攘往的廣場,我們常會看到年輕人隨著要動的音符,舞出青春的旋律,他們時而單手撐地旋轉,時而騰空翻躍,在街舞的天地間揮灑創意;還有那快節奏多變化的踢踏舞、風情萬種的佛朗明哥舞,以及在社交場所常見的國際標準舞,這些舞蹈都讓我們的世界增添許多藝術美感。
  
舞蹈的世界繽紛多彩,舞蹈的天地無限遼闊。要如何接近舞蹈、欣賞舞蹈呢?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先生說:「舞蹈,是一個從人的身體引發出來的藝術,只要能夠有感覺,那就是懂了。」因此欣賞舞蹈,不需要忙著為舞蹈內容拼湊故事情節,或是急著找尋它的象徵意義,妳只要放鬆心情,敞開心胸,跟著自己的感覺走,自然可以沉浸在舞蹈的世界,與舞動者激盪出共鳴的火花。
  
舞蹈是一種動感的藝術,透過舞蹈技能傳情達意,更能表現人生、美化人生。讓我們從欣賞出發,用心去感受舞者動人的肢體語言,從親身體驗中,讓舞蹈舞動我們的生活,營造美好的人生。

五、各節教學流程設計:
課前作業:預習課文後,自行出四題能協助理解課文重點的題目並寫出答案。
第一節.課文架構與大意
朗讀5分鐘
提問討論:20分鐘
由關鍵提問引導課文架構10分鐘
講述大意 5分鐘
功課:習作p.43
(課後作業:依本節課歸納重點寫下大意)

第二節.課文理解、寫作技巧、修辭
朗讀5分鐘
自學、討論18分鐘(含寫習作第五大題)
抽問、表達17分鐘
(課後作業:讀講義,寫造句4題,出生字謎2)

第三節.課文欣賞、補充資料
自學、討論18分鐘
抽問、表達17分鐘
習作第六大題p45-465分鐘
(課後作業:寫生字造詞)

第四節.語詞成語學習
朗讀5分鐘
自學語詞補充資料15分鐘
抽問20分鐘
方式:超級比一比、搶答造句
(課後作業:寫圈詞)

第五節.生字學習
生字bingo,造句 15分鐘
猜字謎 15分鐘
圈語詞 3分鐘
寫習作4041427分鐘
(課後作業:預習下一課並出提問)



第二節講義:
問題一、請看課文、形式深究、本課寫作手法,畫出重點,並和同學討論後回答以下問題:
()請說出舞蹈的功能隨著文明的發展,在早期與現代有何不同?
()依據課文說明,芭蕾舞和民族舞展現了不同的特色,你能否將特色分類說明其不同之處?如服裝不同、音樂不同等,並在不同處分別說明。(請從課文中找出例子並說明。)
()請參考寫作手法的資料,說說看第三段和第四段的寫作技巧分別為何?為什麼這樣寫?你能否利用這個寫作方法來描述今天班上同學的穿著?
()請看完形式深究後,依自己的理解說出本課文體與段落安排的重點。
()請依本課的例子,說明使用引用的好處。若要說明時間的珍貴,你會想引用哪一句來說明?
()請說明什麼是並列複句?除了課文的例子,你還能想到什麼什麼樣的語句也屬於並列複句?並造句說說看。請完成習作第五大題
課文形式深究
(一)      文體說明:本課為說明文,說明舞蹈的功能、種類及與生活的關係。
(二)      段落安排:本課共分六大段,除了三、四段在意義上是屬於同一段以外,其他都是繞著「舞蹈」為主題的段落。全文採「總、分、合」的架構,為認識舞蹈做了一個闡釋。
1.  第一段(舞蹈是什麼):說明舞蹈是力與美的肢體展現,也是表露情感的藝術。
2.  第二段(舞蹈的演變):說明舞蹈從早期的祈求平安發展到現在的紓解壓力和休閒娛樂。
3.  第三、四段(舞蹈的種類):介紹舞蹈的種類繽紛多采,並以常見的舞蹈為例做介紹。
4.  第五段(舞蹈的欣賞):告訴讀者欣賞舞蹈只要跟著自己的感覺走就可以了。
5.  第六段(舞蹈與人生):說明接觸舞蹈,可以舞動人生。
本課寫作手法
1.       掌握層次清楚說明:全文環繞主題,從舞蹈的功用、演變、種類、欣賞到與人生的關係,一步一步的說明,層次清楚,讀者可以很容易從段落中掌握重點,進而透過認識「舞蹈」、喜歡舞蹈,而讓生活更添一分繽紛色彩。
2.       詳略不同的描述:作者運用詳寫、略寫的技巧,凸顯出舞蹈的種類和特色。先以學生生活經驗中最熟悉的天鵝湖芭蕾舞劇,和台灣原住民最具特色的迎賓舞為材料,詳寫舞蹈中的音樂、肢體動作、舞者的臉部表情,讓讀者有身歷其境、看見畫面的感覺。但是為了充分表達舞蹈住種類的繽紛多采,因此再列舉街舞、踢躂舞、佛朗明哥舞、國際標準舞做簡單的描述。這樣詳略不同的描述,既配合主題,又使文章顯得生動有變化。
3.       運用引語增加說服力:說明文主要在說明事理,因此舉例和引語就成了最具說服力的表達方法。本文列舉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先生的話語,讓讀者了解如何欣賞舞蹈,如何在生活中體驗舞蹈,如何讓舞蹈展現我們瑰麗的人生。運用名人所說的話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第二節實際教學過程與結果:
  這節課首先再讓同學聽朗讀CD再跟著讀一次。即使使用學思達教學法,但我仍然重視國小階段聽與朗讀的重要性。所以我會再利用如午餐時間,重複播放該課朗讀CD讓同學熟悉課文。(我會再次強調聽朗讀的重要性,是因為我家的5歲小米,聽了故事CD不下十次之後,有一天就突然開始說起故事給弟弟聽了。)
  接著我讓同學閉眼覺察一分鐘,告訴他們請在接下來的課堂時間,覺察自己的用心程度,能先閱讀,再用心和同學一起討論,並不忘再提醒抽籤點到的同學,分數即是代表全組,所以每個人都請能專注討論。
  接著,帶領同學翻開講義,由於昨天先找了兩個同學實驗講義的效果。得到了一點小結論,那就是看著滿滿一頁的文字,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要看哪裡。所以又花了一點時間帶著同學先看清楚這節課要自行閱讀的範圍。閱讀時要先看清楚標題,標題一定是重點請務必先畫線,接著閱讀內文時要記得讀到與標題有關的文字都會是重點,也要記得標示出來,至於其他內容則是補充說明。最後則提醒同學當看完文章,開始看問題時,也必須畫出問題的關鍵字,再對照文章中和題目相符合的關鍵字,依此線索找出問題的答案,才能避免答非所問的情形發生。另外若補充資料或是題目有意思不懂,除了和同學討論外,若還有不清楚記得在老師提問。
  接著就開始自學的過程了。此時發現不少同學即使經由剛才的說明,卻仍然還沒拿出筆,只是眼睜睜的看著講義,我很確定這些人還沒進入狀況。只好提醒請把筆拿出來畫重點,接著只見每個人畫線的內容ㄟ…..真是豐富多采。這時我看到班上的自學風景,真實呈現了他們的學習態度,那就是,顯露了平時被動學習的完整風貌,只是希望等著聽到重點、聽到答案。
  這更是加深了必須進行學思達的決心啊,在五年多的國小學習生涯中,自學的能力尚未培養與訓練。套句輝誠老師的話:學生畢業之後就沒有老師了!他們需要的培養的是自學能力,不是老師一直教!

  只是一開始要同學自行看講義閱讀,對閱讀能力較差的同學還是一種負擔。於是我挑了一組較需要幫忙的,就帶著那一組由我協助念文章,並示範放聲思考的閱讀模式,引導他們進入文章的重點。

  班上其實使用分組討論的模式上課也操作一個學期了,但這樣先以講義自學再討論的方式還是頭一遭。風景和以往還是有不同,最大的差別就是這節討論的音量真的比較小,似乎滿符合前人的經驗^_^。我一邊帶著其中一組討論,一邊再觀察其他組的狀況,我知道大部分的組別都卡在第三題上。但我很想看到他們「伸展跳躍」學習,所以也就不說破,讓同學們自己討論找找看。預計的時間到了,即使討論未結束,但我還是喊停,並開始抽籤。(以第一次自學的嘗試而言,這些題目的確太多了,雖然我有分配了難易度,但我還是沒有考慮到初嘗試可能有的情況。總之題目數量尚須調整。)

  第一題抽到的同學,自信滿滿的上台,跟同學問好後開始有條理的講出答案:「以前是祈福,現在還有紓解壓力和休閒娛樂的功能。」果然將這樣的問題放在開頭能夠提振大家的信心。請大家給予熱烈掌聲後,雖然這題他答的很完整了,但我也想知道其他同學還有什麼想法?所以我馬上追問其他同學,還有可以補充的嗎?現在開放搶答!8號舉手了,他說:「以前的功能比較單純,現在的功能比較多樣。」哇!出現了一個歸納的答案,超出我預期的想法了,真是不錯!我請同學再度給予熱烈掌聲,並請各組不忘在評分表上記上分數。

  緊接著抽第二題上台的同學。這一題問的是課文描述芭蕾舞和民族舞時,展現了不同特色,請分類說明。出這題時怕同學抓不到重點,於是在後面有舉例補充如服裝不同、音樂不同等。由於這題在理解程度上屬於pirls四層次中的第三層次:詮釋整合,同學需要提取自己的知識以整合文章未明顯表達的訊息,這一題是稍有難度的。上台的同學開始回答了:「這兩種舞蹈的特色有服裝不同、音樂不同。」我說那不是跟問題提示的一樣了嗎?但為了不打擊他的信心,我趕緊補上一句,好沒關係,那請接著說說看服裝怎麼不同?音樂怎麼不同?即使回答的不太順暢,但還是能說出答案,其實學生被抽到願意上台且發言,已是勇氣可佳,因此仍能給他高度的肯定與鼓勵。
  目前在操做這套教學方法,對於同學在自學、討論的時間,我會比較嚴格要求,畢竟要學生有主動自學的態度,另一面來說就是在衝撞他們原有被動學習的舊習慣(是指在學科方面,只要跟玩樂有關的都不會被動^^),希望能在評分制度的激勵下逐漸改變舊有的學習態度,有些無視激勵依然故我或不參與討論的同學,我就會依照學思達平台上所指導的方式:正色指正,嚴厲責罵。即使如此,當面對同學上台的各種表現,我則會想盡各種誇張的表現方式給予鼓勵。無非是希望讓學生了解,自學與討論的過程或許不容易,但當討論出答案,或是上台說出答案時,絕對是興奮的、是愉悅的,並從而激發孩子們從小就有的學習本能。

接著是第二題的補充搶答。這時想要補充搶答的同學比第一題時更踴躍了,答案也超出原本預期的數量。預設答案除了提示的之外,另有肢體動作的不同。同學們的答案則有:舞步的不同、力道的不同(一個腳步輕盈,一個重重的頓著腳),氣氛的不同(一個是優雅的,一個是歡樂的)…,這時同學已經欲罷不能了,許多人都想嘗試不同的答案。此時,下課鐘響,但同學的手還舉在半空不肯放下耶。可是還有三到六題耶,好嘛,我承認第一次使用學思達就出這麼多題是太多了,但,這節下課二十分鐘,下午還有一節閱讀課,嘿嘿嘿!於是我說:「在閱讀課前能把三到六題的答案都找出來,並找我認證的組別,下午閱讀課才能去圖書館。」同學們為了能去圖書館,此時也顧不得抱怨了,但我還是提醒下課記得上廁所,該做的先去做等等。
  第三題的題目是更有難度了:請參考寫作手法的資料,說說看第三段和第四段的寫作技巧分別為何?為什麼這樣寫?你能否利用這個寫作方法來描述今天班上同學的穿著?首先1.同學要先了解題意,例如許多同學不懂分別為何這句的意思是必須答出第三段的寫作技巧和第四段的寫作技巧。接著2.必須熟悉課文中第三段、第四段的內容為何,再來3.看懂寫作手法這篇補充資料的內容,並能4.找出在資料裡,和第三、第四段有關的是第二點:詳略不同的描述。然後他們得5.找出關鍵字技巧。而補充資料第二點裡,只說:「作者運用詳寫、略寫的技巧,凸顯出舞蹈的種類和特色。」可是並沒有明確提到詳寫是哪一段、略寫是哪一段,同學們必須讀完這篇補充資料才能理解。接著他們又必須5.從前後文中判斷詳寫是什麼意思,略寫是什麼意思。最後才能夠6.找到為什麼要詳寫與略寫的原因,以及理解何謂詳寫、略寫後,並7.運用此技巧描述同學的穿著。
  這過程中,只要跳過其中一個步驟,就找不出正確答案。例如有同學就說第三段的寫作技巧是寫:舞蹈的種類,為什麼要這麼寫?因為要描寫芭蕾舞和迎賓舞。如此當答題方向錯誤,只能在這題都陣亡了。雖然已是下課時間,但當我去各組了解原因,並逐一引導答題方向後,約花三到五分鐘還是能依提示方向找出答案。其實這種稍有挑戰的問題,當同學答對時,我當下是極度誇張的表情與聲音讓他們知道找出答案時的無上榮耀,例如我會高舉雙手大喊:萬歲。找出答案的是男生時,我抱著他們興奮的旋轉。(因為那時已經下課了所以舉止更為瘋狂些。)
  等到下午的閱讀課,我將三到六題讓學生舉手發表。花了大約20分鐘的時間,至少每個題目都有人回答也有人補充。在第三題的回答過程中,當同學能理解詳略不同的寫作技巧,且開始有一個同學能使用詳寫加略寫來形容班上同學的穿著後,可以感受到其中同學也躍躍欲試想要發表。這真是很有趣的現象。
  至於第四題,
()請看完形式深究後,依自己的理解說出本課文體與段落安排的重點。
  其實目的就是希望同學能將上了兩節國語課後,再依補充資料的內容將課文結構簡短說明,我問這題的時候強調不能看資料,要自已講。本來以為同學還要看資料、討論問題,應該沒有時間將內容背下來。所以當有人舉手說:「我會」,我還很懷疑的反問她:「不能看講義你真的說的出來嗎?」舉手的同學還很肯定的點點頭說:「我背起來了。」於是她就開始說第一段寫舞蹈是什麼?舞蹈是力與美的肢體展現…….回答的過程縱使稍有間斷,但的確是完整回答了。這實在是令人驚訝的學習成效。
  接著第五題、第六題:
()請依本課的例子,說明使用引用的好處。若要說明時間的珍貴,你會想引用哪一句來說明?
()請說明什麼是並列複句?除了課文的例子,你還能想到什麼什麼樣的語句也屬於並列複句?並造句說說看。請完成習作第五大題
  又有不同的同學很踴躍的舉手想要回答。而且也都能講到問題的重點。而第六題,我在講義裡有提供答案,但是並沒有在我指定要閱讀的範圍。想不到同學竟然自己發現並找了出來,而且還利用自己的話解釋的更詳細。

  這個教學活動共花了一節課,外加20分鐘的下課以及20分鐘的閱讀課,總計約用了2節課。
  由於這節課一開始還是有朗讀課文的活動,加上一開始引導同學如何以正確的方式閱讀補充資料,以及如何閱讀、畫重點等。以上約花了10分鐘。
  而其中最難的第三題,的確需要額外花時間帶著同學了解題意,以及理解補充資料的內容。回想以往如果要由老師清楚說明這樣的概念,最快的方式就是舉例向同學說明,可是,思考的是老師,表達的也是老師。而這節課使用學思達,雖然一樣的概念讓同學自學需要花上加倍的時間,但在這節課我能感受到,同學由自學而理解以及由老師講解而理解,前者因為透過自己努力而收穫的果實,享用時會更美味,印象也更為深刻。
  即使最後比預計多花了一節課的時間,可是同學們經由自學後所表現出的思考、學習態度已明顯不同。
  
本節收穫與省思:
1.      個人教育理念心路歷程:
    身為教師,我很喜歡與孩子互動,在8年前參加過福智的教師營後,對於日常法師的一句:「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深感認同。從此我更認為教師不只是一項職業,更是一份志業與天職。我一直以來的希望就是能在一節課的教學當中,能確實培養以及找回孩子喜愛學習的天性,不論任何程度的同學都能在課堂上認真自主地投入學習活動,並在教室的學習活動中找到自信與喜悅,當然他能因此學習到學科知識,更棒的是他也能因此學到與他生命相關的課程(如生活常規的養成、覺察、互助、待人著想、觀功念恩、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而因為在課堂上已認真投入,因此家課可以量少質精,他便可以充分擁有自己課後的時間,將課後時間用以培養閱讀習慣,或是發展他的興趣,而不是只能被家課、安親班等壓得喘不過氣,然後只能尋求3C產品娛樂發洩。我在教育現場打滾了逾十年後,我知道我才疏學淺,對教育的奉獻不及諸多前輩,但我仍不斷的嘗試是否有這樣理想的教學方法,屢戰屢敗,屢敗又屢戰。這幾年我看到讓人感動並嘗試使用在教學現場的書已不勝枚舉,值得一提的有:.克拉克的書籍、蘇明進(老蘇)的書籍、雷夫老師的56號教室的奇蹟,三位同為南投縣的老師:簡世明老師、王政忠主任、王文華老師的著作。而影響我很大的書則有:謝錦桂毓老師所著: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北市石牌國小張世傑老師所著:全班都零分。另外還有與教學無關但和生命有關的零極限一書(「我愛你」、「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短短的十三個字卻可能為我們帶來驚喜的轉變),這些書的理念都影響了我的教學及帶班的內涵。而當看到學習革命一書,提出了具體可行的教學方法,更覺得像是看到未來教育方向的曙光,也開始躍躍欲試這樣的教學方法。在去年,看到均一教育平台以及今年接觸到學思達後,那種感動與震撼更是難以言喻。而且我深信不疑,均一平台與學思達的教學方法,絕對是台灣未來教育的希望與方向!另外重要的是,這兩大系統與先前我所接觸的教育理念並不相違背,因此我絕對相信這才真正能稱為:學習革命!只要一想到我也能為這劃時代的學習革命奉獻一些心力,並成為革命先驅的一員,就讓我覺得熱血沸騰!畢竟,教育的理念人人會說,但能有一套適用知識爆炸的現今與真正培養未來需要人才的教育平台與方法,這難道不是真正的革命嗎?透過均一教育平台,透過學思達教學法,除了能運用目前已十分普及的網路資源,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除了學科知識、技能的教授,學生也能因為課堂的學習活動同時學習到生命相關的課程,學習更有效率,課後也能更輕鬆,家課不再是負擔。就我目前對均一平台以及學思達教學法的理解,這兩大系統完全可以完成這樣如同夢想般的目標啊!(均一教育平台背後創辦的深層理念請見:可汗學院的教育奇蹟薩爾曼.可汗著)。學思達教學法請找google大神,有演講影片與平台。)

2.      抽籤發表與分組評分心得:
    訓練學生上台發表也曾是我的教學重點。但是看了學思達的教學方法後,我徹底折服了。因為抽籤,每個人事先都要確實討論才可能回答;因為上台的人代表該組分數,因此不敢隨便回答;因為各組要評分,會更認真聆聽。這些要點能解決分組討論與發表成效不彰的問題。
但會不會引發其他問題呢?有個同學就這麼在聯絡簿寫下心得:

    現在老師上課都用評分表,連掃地工作也是。有時老師還會抽籤,不管是哪時候都很緊張,但是被抽到就可以加分,加分不是很重要,但是也不必到什麼事為了加分而罵同組的。


    顯現出各組為了分數可能出現一些緊張氣氛,甚至同組因同學表現不好而給予責怪。我覺得給予適度的壓力是老師的必要手段,只是在同學被抽到籤上台發表時,我們要盡量給予輕鬆的舞台空間,至於同組同學要如何看待被抽籤上台的同學表現,這部分可能要在開始互評之前就要宣導正確的觀念。(例如:請對勇於上台發表的同學給予鼓勵,畢竟上台需要勇氣,而且若對同組表現不滿意,仍可搶救與支援,若是支援度夠高,相信別組評分時也會給高分。有人上台不會說還不至於扣分,但若因為評分的規則出現內鬨的情形,一經得知絕不寬待,會立即請各組於評分表上扣分。)
    總之,希望透過互評的手段,讓學生學會以鼓勵代替責備,也希望促進小組合作、溝通的能力。

    也有學生回家向家長說明目前的評分辦法,並向家長訴說同組的同學表現不佳,家長就認為那這樣不公平,會影響自己孩子的(平時)成績。要解決這部分的疑慮,我想除了在課堂上對同學了解評分規則,也應該有個通知單之類的向家長說明,否則經由學生再轉告家長,難免有以訛傳訛之慮。

    再者同學開始在意互評的分數之後,還會有一種聲音出現,就是希望能換組。我想這部分在學思達平台也有詳細的分組辦法。因此讓組別與組別間的實力相當,或是讓學生了解目前的分組是公平公正的,這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有關分組辦法請參閱學思達平台-12如何促進學生分組時積極融入討論)

3.      講義製作心得:
    其實要實施這套教學法並不困難,只是必須先全面的理解這套教學法的概念與精髓,而教師必須在課前額外準備講義製作。在做講義時,針對講義的內容與問題設計是進行學思達教學其中一項重要的關鍵。依據學思達教學法創建者張輝誠老師的建議,有以下重要的原則:

講義要以問題為導向、提供足夠資料、切成小單元讓學生自行閱讀、要從課文開始延伸到課外,從簡單而逐漸增加難度、廣度和深度,要讓課本的知識與學生的生命、處境和現實發生關聯。
   
   套句以往教案設計的理念,則應有:認知、技能、情意三部分。綜合了以上的概念,我認真的思考了教學目標應包含哪些項目來做國小國語科學思達的講義設計。當然自學、思考、表達就是學思達的主要精神,而國語科的相關技能:聽、說、讀、寫也一定要包含。因此希望我設計的講義內容能包含1.考試會考的基本能力、2.能在課堂上提供除了課文以外的補充文章,以充實閱讀與理解的能力、3.透過講義問題能掌握該課重點、4.設計問題讓學生連結生活經驗、5.透過課文與補充資料的閱讀,並加上問題的討論,激盪出生命的火花並能學會運用所學解決問題、6.透過討論與發表的過程,讓學生找回學習的快樂。
    講義製作與問題設計就必須能緊扣以上目標。而講義的補充資料來源比較容易,從教師手冊的內容或是網路搜尋就可以找到不少。而問題設計就比較有難度,必須設計自己班上程度適用的問題,而別人的問題可供參考,但絕不能全數套用,因此我的講義也未必適合其他人使用。
    講義編排的方式在平台上分享的資料裡就有範本可供參考,只是目前平台的講義以國高中為主。在實施了這一課後,又看見台東縣康樂國小顏冠明老師在部落格上分享了他所設計的小六國語講義後,我認為顏老師的講義編排方式更適合國小的孩子。版面的編排重點為:
(1)   一節課要自學討論的內容為一段落
(2)   每個段落開頭為引導語,提醒孩子閱讀的範圍
(3)   引導語後為補充資料與文章
(4)   最後是該節應討論的問題
(5)   問題與問題間可以留空間讓同學書寫重點
(6)   每節設計一題難度較高的問題,並告知同學能順利答題的組別將給予4分,以增進同學對於挑戰困難的興趣!
  而老師在其部落格有分享他目前的上六年級的國語課方式,5節當中有3節以學思達方式增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而我目前幾經思量,以及考量班上同學的目前的能力(本班是小五),我暫時仍將以1節課概覽課文及了解課文結構、大意,2節自學討論以及發表,另2節加強語詞與生字的熟悉與運用作為完整一課的流程。或許這樣的安排會隨時再視情況調整。至於下一課的講義編排方式,也需要盡量克制自己一直想出題的慾望。在文本以及補充資料內,當然很多題目立意都不錯,只是也必須讓討論題目能確實在安排時間內討論完成。或許學生更熟悉這樣的方式後,能夠再調整題目的難度或是題數。
  我覺得在製作講義時,也需要不斷的提醒自己,這些題目能否和學生的生命、處境和現實發生關聯。若不這樣提醒自己,很容易一不小心出的題目又只和「月考題目」有關聯。我想身為老師的我們也都當過學生,試問自己求學的歷程,哪些學科知識是現在還記得的呢?多少不是考完就忘了呢?我想為人師必須要不斷思考要送給孩子哪些讓他足以面對未來的能力才是。九年一貫的主軸:「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教學理念雖已是陳腔濫調,可惜真正將之落實在課堂中並教導孩子實踐的機會並不多。希望在學思達的講義中,這三個重要的面向能透過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以及實踐。

4.      課堂實作心得-自學閱讀部分:
    同學們雖然曾有分組討論的經驗,但尚未有在課堂自行閱讀資料的經驗,國小階段的孩子因正常分班,閱讀能力與速度各自不同,這是比較難以掌握的部份。若讓同學先當作功課預習,是可以節省一些課堂時間,但我希望做到的目標是增進學生的學習效率,並要減少學生的負擔,這樣實施下來才能長久。
    所以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很重要的一環,首先還是要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我在五上新接班後,對於學生的閱讀習慣也算有盡心盡力的培養,有共讀、晨讀、讀報等,還會有相關借閱圖書的獎勵措施,總之就是想盡辦法讓他們不排斥閱讀,甚至能愛上閱讀(當然指的都是以文字為主的圖書),我想我做的最好的部分就是我本身能夠以身作則,並能在閱讀到一些適合高年級閱讀的圖書,就極盡誇張之能事來推銷這些圖書,所以當同學們在圖書館找到我推薦的書時,他們會興奮地跑來告訴我找到書了。
  因此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在我看來是國小實施學思達能否成功的背後關鍵因素。總之閱讀能力的培養我希望放在課後(或是確實利用閱讀課來引導),而且要和課堂上的學思達教學同時進行。因此講義的閱讀我會希望放在課堂上實施,也就是讓學生課後能自行閱讀自己想看的書,和學科有關的閱讀在課堂上就夠了,而若他們對課文或是補充資料還有興趣研究,相信他們會自己再花時間額外找資料自學(當然這是最理想的狀態啦^^)

    或許補充資料相對於有劇情且容易閱讀的故事書而言,大量的說明文體對同學來說還是一大挑戰,因此一開始入門還是資料少一些、問題少一些,否則真的會耗費相當多的時間。而且一開始要同學閱讀補充資料時,老師還是得先給予引導,確實讓同學知道這節課要閱讀的範圍在哪裡。也要不斷的提醒閱讀資料時可採取的相關策略,如看標題、找關係、畫重點等。

    對於閱讀能力稍差的組別,我們可先訓練同組同學先輪流將講義內容朗讀出來,以及一邊朗讀一邊練習以放聲思考的方式來說出自己的感受。而閱讀能力較佳的組別則較適合以自己的速度默讀。

    因此一開始實施學思達時,老師絕對必須清楚了解每組的自學狀況,隨時要給予引導或幫助,必要時一定也要正色指正。我想這是剛開始最辛苦但也是最關鍵的地方。千萬不能覺得既然要培養自學能力,就由同學自己閱讀,老師則在一旁改作業。當然一個真正值得推廣的教學方法,必然得要讓老師和學生在教學現場都能輕鬆愉快。學思達教學法一定有如上特質。但是在剛翻轉的初期,學生先前的學習態度與習慣也都需要被翻轉,因此實施初期師生一定都不輕鬆,可是我認為只要堅持下去,待學生的學習習慣被翻轉後,老師練習甩手功的機率就大增了。(關於甩手功與學思達的關係請自行FB張輝誠老師)

5.      課堂實作心得-分組討論與上台發表部分:
    班上同學已有半年的分組討論經驗,而學思達的教學技巧上與以往我所實施最大不同處為利用同組分數將同組同學綁在一起(詳細方法請參閱學思達平台),以激勵每位同學討論時的主動性,只是這個部分目前尚未看到明顯的轉變。一些同學舊有的習慣還是會有,例如不與人討論、或是當同組還搞不清楚方向時就急著宣告錯誤答案誤導了同組同學。我想這是師生都必須要先努力克服的困難。總之大方向的討論方式要先說明,(例如先看完的先記下重點,等同學都看完後每個人都要輪流說出自己對於問題的想法,接著以同組多數都能認可的答案為主,最後在修正自己原先的想法,若有時間每個人可練習將答案說一次。再來可能需要每節課針對一或兩組,老師要實際過去了解該組討論時的狀況,再協助給予調整。我想這部分一開始是急不來的吧。另外教學過程環環相扣,或許充分激勵孩子在發表時的表現,讓學生不害怕上台,或是營造讓答對同學有如萬眾矚目、王冠加冕之類的榮耀情境(原文參見學思達平台-學思達教學法),相信激勵了上台的表現,對於之後的自學與討論問題也能迎刃而解吧!所以我相信評分辦法只是一開始的手段,最終要讓同學習慣自學思考與討論,以及重獲學習的愉悅心情,才是我們要努力的目的。

6.      同學心得分享:















最後再次感謝因為有學思達平台,讓志同道合的老師可以找到協助的對象,我就透過平台和台東的顏冠明老師以及台北的林姿君老師互動,想要翻轉的老師們真的都非常熱情,也非常感謝他們的協助。

套句最近服貿的議題,我覺得我的心得或許可做為想要在國小實施學思達的「衝擊影響評估」報告吧^^

這節報告結束了,大家對於這樣學思達對於原本教學方法的衝擊影響如何評估呢?我個人的評估是,我會再繼續努力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