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7日 星期一

學思達驚奇之旅Day1

我曾有過的16年求學時光,細細查遍腦中的資料庫,竟然不敵這兩天研習的認真。

  「從學習中逃走」,這詞出自「學習革命」一書,用來解釋現今學生的學習情況頗為中肯。但,其實,逃走的不止學生,老師也是。研習活動,照理說是增進老師的能力,精進教學技巧。「為什麼這次又派我?」卻成了老師面對研習時最常說的一句話。主辦研習的單位為了怕老師半途落跑,一天的研習最少要簽到三次,為了怕有人只來簽到和簽退,中間還要點名。「已經上課了,請學員安靜好嗎?」說來慚愧,曾被講師如此提醒我們研習的秩序。打瞌睡、滑手機、聊天、傳紙條等等被身為教師的我們視為課堂禁忌的規則,在我自己的研習經驗中,通通都有。我,似乎看到七爺、八爺在跟我招手了。疑?他們還手指向下,比著十八?天啊!

  鬧鐘聲響起,把我從閻羅王面前救了回來。清晨3點50分,離最早的一班火車還有四十分鐘,趕緊整理東西,盥洗一番,不忍吵醒熟睡的家人,當成晨間運動吧。連走帶跑的到了車站,呼,還好趕上了4點半的火車。
  兩個月前,就報名了7月2日、3日兩天在桃園創新技術學院辦的翻轉教室工作坊研習。今年的研習,只要有「翻轉」、「學思達」等字眼,都是「秒殺」。誰說台灣教育沒有希望?
  今早,搭著車,一路看著天色從黑到深藍、從深藍到藍,直到東方魚肚白;我的教學之路,隨著北上的列車,也有了逐漸光明的方向。

  「慶幸我還沒退休,如果我退休了才知道有學思達,我一定會很後悔。」

  好不容易到了中壢站,搭上陌生的112北路公車,我忐忑的跟司機大哥說:「大哥,抱歉,我第一次搭這班公車,到了創新技術學院之前可以提醒我要下車嗎?」大哥很爽朗的說:「創新喔!好,沒問題。」即使得到了司機大哥的保證,我還是偷偷地開了我的手機導航,確保我沒坐錯車,萬一司機大哥忘了提醒我,我也好自己能下車。「創新到了!」「大哥謝謝喔!」好不容易終於到了研習會場,「請老師找到自己的編號簽到。」簽到處只有一格?不用分上下午簽到?不用簽退?這還真是我頭一遭經驗。研習的會議廳很大,是階梯教室,每排座位面前有一排長長的會議桌,每個座位面前還有個麥克風,感覺很像在立法院的諮詢會場。也因此每個人的座位非常寬敞,也有很充足的桌面可供記錄、書寫,看來桃創(桃園創新技術學院)開放了他們最好的場地供我們研習呢。坐定後,「早知道就多花2小時坐一般車,不坐普悠瑪號,好晃,頭好暈。」隔壁座位老師如此聊著,「老師,你們從台東來的嗎?」我開始主動進行「認識網友之旅」。一會兒後,會場爆出熱烈的掌聲,原來講師已經準時現身了。這兩天的研習課程,都由張輝誠老師擔任講師。第一天課程是「學思達教學法與具體操作」,第二天課程是「如何用學思達教導學生寫抒情文與論說文」。其實第一天的課程內容在youtube上可以觀看510日那場在逢甲大學的錄影,那為什麼還要來現場?之一是如演唱會,現場氣氛總是不同,否則演唱會門票都甭賣了,大家都事後上youtube即可;之二是學思達精神在於使學生主動投入,如果沒有到現場,只看影片被動的吸收,就完全沒辦法感受到現場被提問時,得絞盡腦汁思考的感受與壓力;之三,也是附加價值,去認識網友,學思達FB社群至今約有三千人,成員遍布全台甚至世界各地。每次參加學思達研習,「喔,你就是XXX」這樣的招呼聲在會場中可說是此起彼落。上課前,老師還特別介紹了一位遠從新加坡來的主任,可見,學思達短短半年間影響力已經很可觀了。

  上午,輝誠老師用他的PPT,以詼諧、感人、撼動人心的語氣和精神,向我們「填鴨」學思達的重要和如何在課堂中進行「自學」、「思考」、「表達」。輝誠老師曾在「毓老真精神」一書描述了毓老師授課時的風範:「啟人迷思、激人志氣、鼓人發動。」我以為,輝誠老師完全承接了其先師的精神:「你們必得要鍛鍊自己、必得要成材、為這塊土地謀點幸福,才不愧為文人。」這是否也是曾子這句話的真實呈現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輝誠老師幫我們整理了教導學生「自學」的重點。首先得製作以問答題為導向的講義。利用問答題,想訓練學生什麼能力,就可以設計什麼問題問他。再將問題區分為形音義、文意理解、寫作、創造、實學、生命教育等,如此將可能在國文課中訓練學生各種帶著走的能力。透過每節課閱讀講義,訓練了閱讀能力,也將能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
  那怎麼引導學生「思考」呢?輝誠老師說,最好不要由老師自己講出答案,不論學生答錯或答不出來,我們都應該逐漸引導讓學生想出答案。只要有回答,都應該給予獎勵,如給0.1分也是獎勵,即使答案錯誤,老師也不要急著說錯,而是問問同學有沒有相反意見,再讓全班來學習判斷;即使答案方向是對的,也還要不斷追問,可以幫助同學掌握重點、釐清觀念。最後一個重要的步驟,由老師再統整一次答案,讓學生印象更深刻。
  「表達」很重要,張忠謀在「大學生要做的11件事」的演說文中,其中第十點就是希望大學生「學演講、學辯論」。張董提出的這11件事多數都只是個方向,至於要如何落實,得要由大學生自己去想辦法了。但如果上大學前,學生受過學思達的教學訓練,其實,他將有機會在課堂中踏實學習張董提出的其中十件事。如何在課堂落實「表達」的訓練,輝誠老師說,首先教師要先讓出講台,每節課都能練習表達,而透過抽籤,才能確保每個學生都會看資料與討論,也才不會只訓練了「子路」。為何要讓學生分組?因為可以分散學生學習壓力,並訓練小組合作。為何要讓學生互評?因為可訓練學生專注與鑑賞的能力,並透過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發揮同儕的力量促進每個人學習。

  老實說,若沒有輝誠老師的熱情與幽默的口吻,再精采如學思達般的課程,恐怕難敵酷暑帶來的昏沉睡意,更何況一上午足足三小時都沒下課呢。緊接著來到輝誠老師口中的「鬼見愁」時段,現在是下午一點,對我來說已經起床9個小時了,說不想睡那是自欺欺人。下午的課程是「學思達具體操作實務」,輝誠老師設計了一份關於這堂課要學習的講義,以問題為導向,循序漸進讓我們思考製作講義的要點與精神。而輝誠老師說我們下午要用學思達的方式學習,要我們見證奇蹟的一刻,向我們保證不會有人打瞌睡。老師先幫大家分組,讓我們先自學,再分組討論,老師就開始隨機點人回答。為了順便訓練大家擔任主持人(學思達教學時,老師的角色定位),所以第一位回答的老師,在討論第二題時就轉換角色成為主持人來引導大家討論的進行。
  因此下午的課程對身處現場的學員來說,是緊張刺激的,要不斷的自學找出重點,要討論找出最佳的答案,要仔細聆聽被點到的答案,要繼續不斷思考找出更好的答案,更要提防可能被點到的壓力。真的,很忙很忙啊!總之,下午的課程不太容易用筆墨形容,雖然網路上已有該堂課的影片分享,但,請相信我,看影片和現場的感受絕對不同,難怪之前輝誠老師都一直強調他的課不錄影,請直接到現場觀課。在現場我也被點到了一題,問的是:要讓學生的學習位置變高,要如何辦到?我答:「在講義中提供好的範文,供學生學習的典範,讓他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我心裡頗得意,因為我覺得我「應該」答得不錯。想不到老師說:「可以換人了,已經不知所云了。」我突然感到一股涼意,好像被潑了一桶冷水。我甩甩水花,拋去冷意,我只想知道那答案到底為何?我知道我的個性,比較容易接受失敗,但有時也容易欠缺考慮就冒然行動。我想學思達的好處,從表達的過程中可以看出一個學生的個性,並針對學生的個性給予回應。如果老師不適時對我潑個冷水,我可能每題都會想搶答,難怪論語中,孔子好像很少給子路好臉色看。即使如此,輝誠老師還是有補充說到,子路是孔子最愛的學生之一,因為子路過世時,孔子非常非常的傷心。(老師還不忘搞笑說:可是要等到子路死了之後。)我對輝誠老師上課主持的功力,以及從學生反應了解學生的特性並給予不同指導的能力已經佩服的五體投地了。在後續不斷回答與引導的過程,原來這題的答案是透過問題的引導,讓學生可以練習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因為讀者與作者的關係就是被動和主動的關係,當學生可以進到作者的角度,那麼他的學習位置也就因此變高了。我總算恍然大悟,透過親自參與討論的過程,對此答案我也能印象深刻。
  原定下午410分結束的課程,一轉眼已經過了五點。學思達的魔力在此又露了一手,「學思達」v.s.「鬼見愁」、「時間磨人」、「3C大軍」皆大獲全勝!經由下午的演示,更讓我確信,好好運用學思達,甚至可以在課堂上就解決多數的師生衝突與問題。因為學思達,老師不再高高在上,自學、思考、表達的過程中老師隨時都能知道個別的學生狀況,甚至在自學與討論的階段,老師能個別輔導學生學習且不影響其他同學。想要推動生命教育,也不用費盡心思找額外時間與額外工夫,在編排講義時設計問題就可以輕易融入了。
  
回程的公車上,台中來的老師,對我們說了難忘的一句話:「慶幸我還沒退休,如果我退休了才知道有學思達,我一定會很後悔。」

<待續>

1 則留言:

  1. 鎮東有您真好,能夠讓您教到的學生好福氣,不過貴學年老師教學戰鬥力都不錯啦!

    回覆刪除